仪式

yí shì [ yi shi]
繁体 儀式
注音 一ˊ ㄕ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仪式 yíshì

(1) 典礼的秩序形式

开学典礼仪式
丧葬仪式
ceremony;function;rite

词语解释

  1. 取法。语本《诗·周颂·我将》:“仪式刑 文王 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 集传:“仪、式、刑,皆法也。” 宋 苏辙 《皇太后答书》:“将仪式於文考,以教孝於诸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南海县志·梁廷栋传》:“士得位,当霖雨苍生;不幸老死萤窗,亦当仪式州里。”

  2. 指典礼的秩序形式。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 既 之 武都 ”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 楚 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阶,不知仪式。”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水陆之品,狼藉籩豆;荐祼兴俯,不中仪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刘岳 ﹞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矣。” 沈从文 《边城》二十:“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

  3. 犹仪态。

    汉 王粲 《玛瑙勒赋》:“御世嗣之骏服兮,表騄驥之仪式。”

  4. 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

    《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亦於 建武 ,施於 元和 ,讫於 永元 ,七十餘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準。”《隋书·律历志中》:“逮於 永平 之末,乃復改行《四分》,七十餘年,仪式方备。”

引证解释

⒈ 取法。

语本《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集传:“仪、式、刑,皆法也。”
宋苏辙《皇太后答书》:“将仪式於文考,以教孝於诸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南海县志·梁廷栋传》:“士得位,当霖雨苍生;不幸老死萤窗,亦当仪式州里。”

⒉ 指典礼的秩序形式。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既之武都” 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楚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阶,不知仪式。”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水陆之品,狼藉籩豆;荐祼兴俯,不中仪式。”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刘岳﹞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矣。”
沈从文《边城》二十:“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

⒊ 犹仪态。

汉王粲《玛瑙勒赋》:“御世嗣之骏服兮,表騄驥之仪式。”

⒋ 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

《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亦於建武,施於元和,讫於永元,七十餘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準。”
《隋书·律历志中》:“逮於永平之末,乃復改行《四分》,七十餘年,仪式方备。”

仪式的国语词典

举行典礼的秩序、形式等。

如:「仪式简单而隆重。」

仪式的网络释义

仪式 (词语释义)

  • 仪式,多指典礼的秩序形式,如升旗仪式等,在古代这个词也有取法、仪态或者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的意思。
  • 仪式造句

    为了迎接新同学,我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首都各界人士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员猿园周年。
    比赛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国庆阅兵仪式声势浩大,威武雄壮。
    他兴冲冲地对我说,明天他要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入队仪式庄严隆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举行升旗仪式时,我们目视着国旗冉冉升起。
    今天,在学校礼堂举行诗歌朗诵大会的开幕仪式。
    每周一,学校都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今天我要提前到校,参加升旗仪式。
    为迎接新同学,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清晨,人们准时来到天安门广场瞻仰升国旗仪式。
    昨天,“抗震纪念希望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经贸大厦的剪彩仪式那天,邀请了好多明星参加,引来了很多群众围观。
    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毛泽东同志亲自光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奠基仪式。
    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国庆节那天,我有幸在天安门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参加升旗仪式。

    汉字详情

    [y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K
    四角: 242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动词

    (1) 取法;效法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英文翻译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341
    笔画: 6
    五笔: AAD
    五行:
    仓颉: IPM
    四角: 43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工,弋( )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2) 同本义

    式,法也。——《说文》

    式,法也。——《周书·谥法》

    下士之式。——《诗·大雅·下武》。传:“法也。”

    三曰筮式。——《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

    掌妇式之法。——《周礼·典妇功》

    九式。——《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

    (3) 又如:式度(规制,法式);式则(法则;规范)

    (4) 榜样;楷模

    世世享德,百邦作式。——《书·微子之命》

    孝敬之准式。——箫统《文选序》

    式箕之门。——《汉书·韩良传》。注:“亦表也。”

    (5) 又如:式范(模范,楷模)

    (6) 规格;样式

    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沈约《谢灵运传论》

    (7) 又如:新式;旧式;式盘(中国古代推“算”历数或占卜的工具。分天地盘。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正方形)

    (8) 仪式,典礼 。如:开幕式;毕业式

    (9) 自然科学中表现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 。如:方程式;分子式;公式;样式

    (10) 时态 。如: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

    (11) 动词的一种语气 。如:叙述式

    动词

    (1) 效法

    仪式刑文王之典。——《诗·周颂·我将》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公孙丑下》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 三王。——《后汉书·崔寔传》

    (2) 又如:式型(效法,取法);式瞻(敬仰,景慕)

    (3) 示范,作为榜样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4) 又如:示规(示范);示望(仰望);式慰(安慰);式好(兄弟和好)

    (5) 通“试”。使用

    神之听之,式榖以女。——《诗·小雅·小明》。郑玄《笺》:式,用;榖,善也。其用善人,则必用女。女,通“汝”。

    蛮夷戎狄,不式王命。——《左传·成公二年》

    不闻亦式。——《诗·大雅·思齐》

    式礼采,垂衣裳,以禁争夺。——《孙膑兵法·见威王》

    (6) 又如:式昭(用以光大)

    (7) 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书·武成》

    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周礼·考工记·舆人》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8) 又如:式式(恭整的样子);式闾(礼敬贤人);式路马(见路马则抚轼,以示崇敬)

    (9)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英文翻译

    style, system, formula, ru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c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tsiit7 [梅县腔] shit7 [海陆丰腔] shit7 chit7 [沙头角腔] s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賞職職開入聲開口三等ɕĭəksjik/sj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