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

dài biǎo [ dai biao]
注音 ㄉㄞˋ ㄅ一ㄠ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代表 dàibiǎo

(1) 代替执行任务、行使权利

他代表教育界发言
represent;in name of;on behalf of

(2) 担任代表

缺少能代表君主的王子
deputize

(3) 代替某人

从这些名字就联想到他们所代表的人
designate

(4) 阐明,展示

他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风尚
exemplify

词语解释

  1. 谓显耀于一代。

    明 吴承恩 《寿苏山陈公障词》:“ 郢 中寡和,风高《白雪》之篇;日下无双,代表青云之业。”

  2. 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亦指由选举产生,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周朴园 (向儿子 周冲 ):‘谁是 鲁大海 ?’ 周冲 :‘ 鲁贵 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罢工当代表的。’”如: 柳先生 是厂长指派的代表,有权作出决定;他是 南河乡 的人民代表。

  3. 指同类人物的典型。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 高亦陀 先生便是这种可新可旧,不新不旧,在文化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找饭吃的代表。”

  4. 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探索之五)》:“你一个人不能代替大多数的读者,也不能代表大多数的读者,除非你说服了他们,让他们全相信你,听你指挥。”如:他今天是代表经理来出席会议的。

  5. 体现,反映。

    丁玲 《韦护》第三章五:“有的人苛责他过去的历史,然而都不外乎嫉妒。现在呢,都找到了攻击的罅隙,说他的生活,他的行为,都足以代表他的人生观。”

  6. 代为表示。

    曹禺 《日出》第二幕:“哦,这一束花,是我送给你的,我祝你永远象今天这么美,并且也让它代表我的歉意。”

引证解释

⒈ 谓显耀于一代。

明吴承恩《寿苏山陈公障词》:“郢中寡和,风高《白雪》之篇;日下无双,代表青云之业。”

⒉ 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亦指由选举产生,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曹禺《雷雨》第一幕:“周朴园 (向儿子周冲 ):‘谁是鲁大海 ?’ 周冲 :‘ 鲁贵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罢工当代表的。’”

如:柳先生是厂长指派的代表,有权作出决定;他是南河乡的人民代表。

⒊ 指同类人物的典型。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高亦陀先生便是这种可新可旧,不新不旧,在文化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找饭吃的代表。”

⒋ 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

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探索之五)》:“你一个人不能代替大多数的读者,也不能代表大多数的读者,除非你说服了他们,让他们全相信你,听你指挥。”

如:他今天是代表经理来出席会议的。

⒌ 体现,反映。

丁玲《韦护》第三章五:“有的人苛责他过去的历史,然而都不外乎嫉妒。现在呢,都找到了攻击的罅隙,说他的生活,他的行为,都足以代表他的人生观。”

⒍ 代为表示。

曹禺《日出》第二幕:“哦,这一束花,是我送给你的,我祝你永远象今天这么美,并且也让它代表我的歉意。”

代表的国语词典

由机关、团体选举出来或受委托及指派以代替众人、团体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如:「乡民代表」。

代表的网络释义

代表 (汉语词语)

  • 代表: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 代表的翻译

    英语: representative, delegate, CL:
    德语: Vertreter, Repräsentant (S)​, repräsentieren, vertreten (V)​
    法语: représentant, délégué, député, représenter, incarner

    代表造句

    全国掀起了学习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讲话的高潮。
    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代表们认真讨论并且一致通过了决议。
    今天,人大代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每年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们饱含着热泪听完了英模代表的报告。
    代表们从辽远的雪域高原来到北京。
    全体代表都出席了今天的大会。
    人民代表要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
    我们学校推选张老师做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是大家选出来的,我们信任他们。
    人大代表会聚北京,商讨国家大事。
    双方代表首先讨论了会谈的程序。
    选举张老师做人大代表,大家没有异议。
    各民族代表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走进人民大会堂。
    人民代表大会完成了各项议程以后胜利闭幕。
    许多代表对这个决议持保留态度。
    会上,很多代表做了精彩的发言。
    爸爸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一个人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代表他自信、强大。

    汉字详情

    dài [da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P
    四角: 23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名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如:当代

    (6) 朝代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如:古生代

    (9) ∶代词的省称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英文翻译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陆丰腔] toi6 [梅县腔] toi5 [东莞腔] toi3 [客英字典] toi5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oi5 [海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oi4
    ◎ 潮州话:toi3 (thòi) do7(t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耐去聲開口一等dʰɒidaih/doy
    biǎo [biao]
    部首: 623
    笔画: 8
    五笔: GEU
    五行:
    吉凶:
    仓颉: QMV
    四角: 5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 同本义

    表,上衣也。——《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

    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必表而出之。——《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

    中绀而表素。——《庄子·让王》

    (3) 又如:表裘(外衣);表礼(作为礼物的衣料);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里外;也指作为礼物的衣料)

    (4) 外面(与“里”相对)

    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 又如:表海(临海,滨海);表薄(泛指出身贫贱。表:野外;薄:山林);表里相应(指内外互相应和);表壮不如里壮(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为内助。表指丈夫,里指妻子)

    (6) 外表,外貌

    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

    (7) 又如:表相(外貌);表征

    (8) 通“标”。表率,榜样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

    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9) 又如:表正(证据;表率;榜样);表俗(作为世人的表率)

    (10) 通“幖”。表帜,标志

    祭之日表。——《周礼·肆师》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荀子·成相》

    (11) 又如:表旗(边境上的标帜);表识(标记,标帜)

    (12) 给皇帝上的奏章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 又如:表函(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的草稿)

    (14) 表格

    为十表。——司马迁《报任安书》

    (15) 又如: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一览表;价目表

    (16) 作标记的木柱

    吴起治 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17) 表亲 。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

    (18) 边界线 。如:表旗(边界线上的旗帜)

    (19) 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景:影。)——阮元《畴人传》

    (20) 石碑

    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21) 测量仪器 。如:温度表;水表;电表;表座(日影表的底座)

    (22) 树梢 。如:林表

    (23) 姓

    动词

    (1) 表彰,显扬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 韦应物《石鼓歌》

    (2) 又如:旌表(立石碑、匾额以颂扬功德);表章(显扬;宣扬;古代臣子上君王的奏章);表显(显扬);表式(表彰)

    (3) 设立标记;标出,标明

    (4) 又如:表木(立木为标志);表目(标名,命名);表揭(标志)

    (5) 表白

    或援誓以表心。——刘知几《史通》

    (6) 又如:表异(表明特异之处);表微(表明微细之事);表心意;按下不表;表抒(表达,抒发)

    (7) 启奏,上表章给皇帝

    亮自表后主。——《三国志·诸葛亮传》

    礼官辄表贺。——《明史·海瑞传》

    曹公表 权为骠骑将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8) 又如:表救(上表援救);表闻(上表申闻于上);表荐(上表推荐);表谢(上表谢恩);表劝(上表劝即帝位)

    (9) 表现,显示 。如:表德(佛教用语。直接显示真理叫表德。与遮情相对);表候(表现在外的征象)

    (10) 记载 。如:表勒(刻石记载);表载(记载)

    (11) 用药物等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如:表寒气;表汗

    名词

    一种轻便的可以戴在手腕上或放在口袋内的计时器 。又如:手表;怀表

    英文翻译

    show, express, manifest,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bi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梅县腔] biau3 [沙头角腔] biau3 [陆丰腔] biau3 [海陆丰腔] biau3 [客英字典] biau3 [东莞腔] biau3 biau1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宝安腔] biau3 | b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陂矯宵B上聲開口三等宵Bpieux/pyevpĭɛ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