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2014仁川亚运会中国151金
2014仁川亚运会比赛项目分为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
28个奥运会项目:
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拳击、篮球、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帆船、射击、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举重、摔跤
8个非奥运项目:
棒球、保龄球(亚奥理事会建议采用现有场馆进行比赛)、卡巴迪、藤球、壁球、武术、板球(临时比赛场地)、空手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奖牌榜的情况:
2014仁川亚运会中国一支独秀
中国百余金难掩足、篮之弱
自1990年亚运会开始,中国代表团就确立了亚运一枝独秀的位置。仁川亚运会上,中国军团再次展示出无可匹敌的综合实力,轻松实现亚运金牌榜首九连冠,151枚金牌、342奖牌的成绩,虽不及上届广州亚运会,但考虑到仁川亚运会项目“瘦身”,金牌和奖牌数量缩水在情理之中。
中国选手在射击、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强项上依然优势明显,田径、射箭等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值得欣喜的是,中国半数以上的金牌是由首次参加亚运会的年轻选手获得,为里约奥运培养新人的目标基本实现。其中,宁泽涛、沈铎两位“90后”泳坛小将分别收获四金;三位“90后”神箭手在反曲弓比赛中力克东道主韩国队,又为中国首夺亚运会射箭男团冠军。
遗憾的是,中国金牌虽丰,但整体成色一般。与奖牌榜上中国军团一骑绝尘形成鲜明对比是中国在三大球项目上一金未得,回到了1974年首次参加亚运会的原点。
本届亚运会共有37个代表团获得奖牌,比上届多一个;金榜题名的代表团达到28个,为历届亚运会中第二多,仅次于上届的29个。这反映出亚洲体育已在更为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从奖牌分布来看,亚洲体坛总体格局未有大的变化迹象,争夺最为激烈的仍是金牌榜第四至第八位的“第二集团”。本届亚运会,哈萨克斯坦以28金对21金的优势从伊朗手中重新夺回“第二集团”领头羊的位置。中华台北和乌兹别克斯坦则被泰国、朝鲜挤出金牌榜前八名,但第六名与第十名队伍间的金牌仅相差两枚。
东道主韩国力压日本连续第五次位居亚运金牌榜次席,并在三大球上收获四枚分量十足的金牌。不过,随着东京成功申办2020年奥运会,今后几年日本势必会持续加大体育投入,亚洲体坛第二把交椅的竞争将会变得激烈。
泳池巨星崛起 田径飞跃喜人
在仁川,以朴泰桓名字命名的游泳馆见证了这位韩国明星的落寞,以及萩野公介、宁泽涛两位新星的冉冉升起。
孙杨与朴泰桓的对决本是本届亚运会的最大看点。然而,主场作战、重压之下的朴泰桓在7项比赛中一金未得。孙杨虽然在200米自由泳中惜败萩野公介,但在其主项400米、1500米自由泳上成功捍卫霸主地位,迈出重返巅峰的第一步。
萩野公介在200米自由泳中力压孙、朴二人夺冠,一战成名,后又连入三金,并打破了200米个人混合泳的亚洲纪录。他也当选本届最有价值运动员。
代表亚洲泳坛未来的还有宁泽涛。21岁的中国小将不仅以破亚洲纪录、今年世界第三的好成绩夺得100米自由泳冠军,还率中国队在4X100米混合泳接力上战胜了24年未曾赢过的日本队。在目前中国体育的巨星真空时代,外形俊朗的宁泽涛日后若能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或可成为中国体育的下一张“名片”。
另一基础大项田径同样涌现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将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刷新到9秒93,打开亚洲人以往难以触及的天地;苏炳添、张培萌领衔的中国队成功卫冕男子4X100米接力,37秒99的新亚洲纪录放到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也足以排进前三;亚运会“新兵”赵庆刚把男子标枪亚洲纪录提高了1.55米,其89米15的成绩比伦敦奥运会和去年田径世锦赛冠军还好。
在仁川,14项世界纪录被打破,28项亚洲纪录和87项亚运会纪录被刷新,为近三届亚运会超过和打破各项纪录最多的一次,标志着亚洲体育又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不过,14项世界纪录全部集中在亚洲优势项目举重、射击和射箭。
游泳和田径分别打破三项亚洲纪录。两个基础大项表现喜人,提升了亚运会的档次,亚运会将因此受到世界更多关注,全亚洲都将从中受益。
归化、判罚争议多
仁川亚运会上,“归化”运动员大出风头——尼日利亚出生的奥古诺德不仅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还轻松实现100米和200米双冠;沉寂了20年之久的男子5000米亚运会纪录,被摩纳哥出生的卡塔尔选手阿尔·穆罕默德提高了12秒多;女子10000米金牌同样是被原籍埃塞俄比亚的阿联酋选手阿丽娅·萨义德夺走。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亚运会共有近50名“归化”选手,他们对亚运会及亚洲体育的利弊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他们提升了亚运会的竞技水平,让比赛更精彩,让观众、赞助商的热情与投入更高;反对者担心,一些国家和地区或为追求成绩而无度地砸钱“买”入归化选手,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此外,亚洲本土选手的表现空间也会被挤占。
争议判罚引发的风波更大,集中体现在拳击赛场,印度、中国、蒙古国等国选手在对阵东道主时纷纷成为“受害者”,印度女拳手黛维颁奖仪式上不停哭泣并拒收铜牌一幕成为尴尬记忆。不能不提的还有羽毛球“空调问题”。男团比赛中,马来西亚、日本以及中国队在与韩国队交手时,都遭遇空调风向、风速不定的困扰,并质疑组织者有意为之。
兴奋剂是现代体育的一个顽疾,本届亚运会也没有幸免,到目前为止共查出6例阳性,其中包括中国著名女子链球选手张文秀。这是自1994年广岛亚运会以来首次有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上药检未过关。尽管目前尚无法排除张文秀的尿检阳性乃误食被污染的肉制品所致,但这给中国体育再次敲响警钟,反兴奋剂斗争长期而艰巨,必须常抓不懈。
亚运会起源及历史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代表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平。亚运会是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4年一届。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New Delhi)召开,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
亚运会的诞生源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亚运之父”桑迪的不懈努力。在 1947 年 3 月召 开的“亚洲关系会议”上,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就提出了亚洲国家应该举办属于自己的洲 内范围的综合型运动会。 印度体育领导人桑迪成为亚运会的积极执行者, 由于首届亚运会在 印度成功举办,开启了亚洲人民四年一届的体坛盛会的大门,桑迪博士也被称为“亚运会之 父”。 其实早在 1934 年,在印度人古鲁-桑迪的筹措下,第一届西亚运动会就在新德里举行。 参赛国有印度、锡兰(现斯里兰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4 国,设有曲棍球、篮球、田径等 项目,大部分金牌被印度队获得。原定于 4 年后在巴基斯坦举行的第 2 届西亚运动会,由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办。1948 年,伦敦举行了二战后的首次亚运会。桑迪博士当时逐 一拜访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亚洲各国家体育代表团,组织了首届亚运会的筹备会议。1949 年 亚洲运动会联合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正式成立,会议还决定印度将在 1950 年承办首届亚运 会。后印度在筹备工作中遇到资金等方面的巨大困难,首届亚运会在 1951 年顺利举行。 首届亚运会共有 11 个国家和地区的 489 名运动员参加了 6 个项目的角逐。 新中国体育 总会应邀派出以吴学谦为团长的代表团参观了那届亚运会,最终日本代表团以 24 枚金牌居 首,印度代表团 15 枚排名第二,这也是印度在亚运会历史上取得的最高排名,伊朗代表团 8 枚排在第三位。此后一直到 1978 年的第八届谷亚运会,金牌榜总数第一均为日本代表团 把持。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历届亚运会开幕时间及地点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第十六届亚运会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
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 日期:2006.12.1-12.15
2002年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 日期:2002.9.29-10.14
1998年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 日期:1998.12.6-12.20
1994年第十二届广岛亚运会 日期:1994.10.2-10.16
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 日期:1990.9.22-10.7
1986年第十届汉城亚运会 日期:1986.9.20-10.5
1982年第九届新德里亚运会 日期:1982.11.19-12.4
1978年第八届曼谷亚运会 日期:1978.12.9-12.20
1974年第七届德黑兰亚运会 日期:1974.9.1-9.16
1970年第六届曼谷亚运会 日期:1970.12.9-12.20
1966年第五届曼谷亚运会 日期:1966 .12.9-20
1962年第四届雅加达亚运会 日期:1962 .8.24-9.2
1958年第三届东京亚运会 日期:1958.5.24-6.1
1954年第二届马尼拉亚运会 日期:1954.5.1-5.9
1951年第一届新德里亚运会 日期:1951.3.4-3.11
亚运会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小篆作“亞”。许慎认为像人驼背形。甲骨文一说像花边形。本义:丑)
(2) 同本义
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
亚,丑也。——《说文》。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衣驾切。”
(3) 次;次于。表示时间或空间的先后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本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龟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亚献(古代祭祀举行三次供物仪式,第二次叫“亚献”);亚元(名列第二);亚父(仅次于父);亚帅(副帅);亚相(官位次于丞相的大臣);亚将(次将,副将);亚饭(古代天子、诸侯第二次进食时奏乐佐食的乐师;古代天子、诸侯的第二次进食);亚圣(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亚魁(古代泛指科举考试第二名)
(5) 低于;低。表示等级的高低
圭妫之班,亚 宋子而相亲也。——《左传·襄公十九年》。 杜预注:“亚,次之。”
动词
(1) 垂;低垂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锤簇溜悬。——前蜀· 韦庄《对雪献薛常侍》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鲁迅《野草》
(2) 俯,偃俯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唐·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李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鱼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身受取白玉羁,开口衔将紫金勒。——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
(3) 又如:亚地(俯于地;倒于地)
(4) 压;低压
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忍。——《西游记》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宋· 欧阳修《渔家傲》
(5) 又如:亚地(满地;遍地);亚腰葫芦(细腰葫芦。亚:压;挤紧)
(6) 挨着,靠近
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水浒传》
(7) 又如:亚肩叠背(压肩叠背)
(8) 掩,闭
花笼淡月,重门深亚。——蔡伸《丑奴儿慢》
(9) 通“压”。垂压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杜甫《入宅三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1 a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辵(
),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2) 同本义
運,移徙也。——《说文》
日、月运行。——《易·系辞》
日运为躔,月运为逡。——《方言》。注:“犹行也。”
是鸟也,海运。——《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运衡(指运转的玉衡星);运玑(谓运转测天之器。玑,璇玑);运斡(运转);运掌(放在手掌上运转。比喻极为轻易的事情)
(4) 搬运;运输
运量万物而不匮。——《庄子·知北游》
运,转也。——《广雅》
三卜之运也。——《公羊传·定公十五年》
将运舟而下浮兮。——《楚辞·九章·哀郢》
浑元运物。——班固《幽通赋》
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建兴)九年, 亮复出 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三国魏· 嵇康《嵇中散集》
运一大石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运行李;运兵;运粮;运漕(由水路运粮);运船(载运物资的船只)
(6) 运用
或运智御世,不婴祸故。——嵇康《嵇中散集》
(7) 又如:运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运智(运用智慧计谋);运谋(运用谋略)
(8) 挥动 。如:运斤(挥动斧头砍削)
(9) 运筹 。如:运算(运筹计算);运帷(运筹帷幄)
(10) 行驶 。如:运舟(行船)
(11) 玩弄,拨弄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履,问之蚤莫,虽请退可也。——《礼记》
名词
(1) 运气,命运
运穷福艾。——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运隆祚永(国运隆盛兴旺,帝统传世久远);运乖时蹇(运气很不好);运合中兴(气数到了复兴的时候);好运;走运
(3) 地之南北距离曰运
勾践之地,…广运百里。——《国语》
(4) 春秋莒邑 。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也作“郓”
(5) 日月周围的光圈
画隨灰而月运朔。——《淮南子·览冥》
其经运十,其别九十。——《周礼·春官·大卜》
(6) 姓
形容词
(1) 远
帝德广运。——《书·大禹谟》
(2) 纵,竖
翼大七尺,目大运寸。——《庄子》
(3) 浑浊
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管子·水地》
(4) 眩晕。通“晕”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灵枢经》
(5) 又如:运眩(眼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huì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能 。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如:会朋友
(10) 付 。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
(1) 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
(1) 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1)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动词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名词
(1) 缝隙 。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4) 姓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uê6 gua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