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观
词语释义
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
词语解释
道观名。在 四川 丰都县 平都山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 忠州 酆都县 。去县三里有 平都山 仙都道观 。本朝更名 景德 ……碑牒所传, 前汉 王方平 、 后汉 阴长生 ,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 阴君 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引证解释
⒈ 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
引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 ……碑牒所传, 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仙都观的网络释义
仙都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2) 同本义
僊,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僊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3) 神仙,古代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仙机玄奥(深奥不可知晓);仙人劝驾(指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仙醪(仙酒);仙闼(神仙的住处);仙机(奥秘);仙车(驾临);仙缘(可成仙的缘分)
(5) 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歌仙;仙郎;仙卫;仙手
(6) 用于称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箓(道仙的名册);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道士的尊称);仙师(对道士、和尚的尊称)
(7) 仙女
(8) 民间传说故事中住在仙境(有时下凡)但又常善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年轻貌美的仙女。如:仙姿
(9) 中国古代用为艳妇、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称。如:怀仙;梦仙诗;仙妓
(10) 旧时对美分(百分之一美元)音译名生脱的简称,现在香港、台湾仍用;香港货币的分亦称“仙”
(11) 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词 。如:仙去(去世);仙輀(灵车);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于仙界,成仙);仙逝;仙几(死者灵前之几。几,老人凭靠之物)
成仙
举家皆仙。——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
轻松,自在
行迟更觉仙。——杜甫《览镜呈柏中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客英字典] si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海陆丰腔]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陆丰腔] sia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仙 | 相然 | 心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sĭɛn | sien |
详细解释
dōu
副词
(1) 全部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dū
名词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词
(1) 建都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容词
(1) 美好的样子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词
(1) 统统,完全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u1 [台湾四县腔] du1 do1 [宝安腔] du1 [沙头角腔] du1 [客英字典] du1 [海陆丰腔] du1 do1 [梅县腔] du1 [客语拼音字汇] du1 [陆丰腔] du1 [东莞腔] d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都 | 當孤 | 端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tu | to/tu |
详细解释
guān
动词
(1) (形声。从见,雚(
)声。本义:仔细看)(2)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 观察,审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 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 游览 。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赏;观赏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 通“劝” 。如:观王(劝说帝王)
(13) 阅读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词
(1) 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
(2) 景象,情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见
guàn
名词
(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3) 台榭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5) 鸟名。通“鹳” 。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6) 京观 。如:筑观(建筑京观)
(7) 道教的庙宇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9) 古国名 。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0) 通“鹳”。雚雀鸟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1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