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书云篆
词语释义
仙人所书的奇字与道家符箓之字。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仙人所书的奇字与道家符箓之字。《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元本不可得,纵以相付,仙书云篆,公亦不能识也。”
引证解释
⒈ 仙人所书的奇字与道家符箓之字。
引《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元本不可得,纵以相付,仙书云篆,公亦不能识也。”
仙书云篆的网络释义
仙书云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2) 同本义
僊,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僊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3) 神仙,古代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仙机玄奥(深奥不可知晓);仙人劝驾(指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仙醪(仙酒);仙闼(神仙的住处);仙机(奥秘);仙车(驾临);仙缘(可成仙的缘分)
(5) 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歌仙;仙郎;仙卫;仙手
(6) 用于称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箓(道仙的名册);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道士的尊称);仙师(对道士、和尚的尊称)
(7) 仙女
(8) 民间传说故事中住在仙境(有时下凡)但又常善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年轻貌美的仙女。如:仙姿
(9) 中国古代用为艳妇、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称。如:怀仙;梦仙诗;仙妓
(10) 旧时对美分(百分之一美元)音译名生脱的简称,现在香港、台湾仍用;香港货币的分亦称“仙”
(11) 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词 。如:仙去(去世);仙輀(灵车);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于仙界,成仙);仙逝;仙几(死者灵前之几。几,老人凭靠之物)
成仙
举家皆仙。——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
轻松,自在
行迟更觉仙。——杜甫《览镜呈柏中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客英字典] si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海陆丰腔]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陆丰腔] sia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仙 | 相然 | 心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sĭɛn | sie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2)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13) 姓
形容词
(1)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动词
(1)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助词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代词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3 jun2 [海陆丰腔] run2 [宝安腔] jun2 [梅县腔] jun2 [陆丰腔] jun3 [客英字典]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 潮州话:ung5 ung7 (ûng ūng) hung5 (hû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雲 | 王分 | 云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ĭuən | yon/hiu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彖(
)声。从竹,与简册有关。本义:即篆书。汉字的一种书体,通常包括大篆、小篆,一般指小篆)(2) 同本义
篆,引书也。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说文》。故史籀所作为大篆, 李斯所作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其实 许君所云八体, 唐元度所云十体,下至 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 梦英所云十八种书,皆得之篆也。
鸟书篆素。——左思《吴都赋》。注:“篆书于素也。”
用篆章一。——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篆炉(有篆字形图案的香炉);篆体(篆字的书体。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虫(篆书);篆题(用篆书所写的字);篆隶(篆书和隶书);篆记(篆体印章)
(4) 官印的代称
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唐· 刘叉《饿咏》
轻骑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视篆,借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 岳琦《金蛇粹编》
(5) 又如:篆文(篆体字);篆注(对篆字的注解);篆籀(篆文和籀文)
(6) 官职
明官多缺,以经历署篆。——《徐霞客游记》
动词
(1) 特指用篆体字书写
太一装以宝,列仙篆其文。——唐· 韩愈· 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
(2) 又如:篆素(写篆书于素帛);篆额(用篆字书写碑额);篆书(写篆字)
(3) 雕刻
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红楼梦》
(4) 引申为铭刻
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聊斋志异》
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唐· 顾云《谢徐学士启》
(5) 又如:篆铭(铭刻,比喻牢记在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n5 [梅县腔] chon5 [台湾四县腔] con5 [客语拼音字汇] con4 [陆丰腔] con6 [宝安腔] con5 [客英字典] chon5 [东莞腔] zo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篆 | 持兖 | 澄 | 仙B合 | 上聲 | 銑 | 合口三等 | 仙B | 山 | dryenx/dween | ɖʰĭw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