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恃

zhàng shì [ zhang shi]
注音 ㄓㄤˋ ㄕˋ

词语释义

仗恃 zhàngshì

(1) 倚仗;依靠

仗恃豪门势力
rely on; depend on

词语解释

  1. 倚仗,依靠。

    郭沫若 《少年时代·初出夔门》二:“自己有了这样的靠山,尤不免有所仗恃,觉得一到 北京 总会有更好的出路了。” 梁斌 《播火记》七:“ 李德才 以为有 冯 家的仗恃,嘴上更加强,说:‘我还是骂。’”

引证解释

⒈ 倚仗,依靠。

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二:“自己有了这样的靠山,尤不免有所仗恃,觉得一到北京总会有更好的出路了。”
梁斌《播火记》七:“李德才以为有冯家的仗恃,嘴上更加强,说:‘我还是骂。’”

仗恃的国语词典

依靠凭借。

如:「他不该仗恃财势欺压百姓。」

仗恃的网络释义

仗恃

  • 仗恃,拼音为zhàng shì,汉语词典,是依靠的意思。
  • 仗恃的翻译

    英语: to rely on, to depend on
    法语: dépendre de

    仗恃造句

    如果仗恃兵多将广便麻痹轻敌,必然惨遭失败。
    “村山谈话”最后说“杖莫如信”,其含义是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
    文化课是艺术院校的弱项,科班出来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被当成艺术家,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他们手中唯一的仗恃。
    他们仗恃着上述精神财富,即从不在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及仇视。
    立委批评金钱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共叔段到了京城,就想染指于鼎,仗恃武姜的支持,违背规制,擅自扩大京城城池,大有与庄公比肩而立的架势。
    仗恃船坚,倚凭炮利,豕窜狼奔突。
    所以现在,如果你仗恃兵力,就请下到平原,到我们这里,彼此较量一下,因为我有许多城池可倚恃。
    文化课是艺术院校的弱项,科班出来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被当成艺术家,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他们手中独一的仗恃。
    她最大的仗恃和最大的功劳是攀成了罗什渥兹家这门亲事。
    唯一使我们产生分歧的是知性的仗恃和佛洛依德解释的理性。
    这些地方武力,仗恃著地利,在金、蒙进犯时,发挥了守卫乡里、巩固疆土的作用,也具有稳定时局的意义。

    汉字详情

    zhàng [zhang]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DYY
    五行:
    仓颉: OJK
    四角: 25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5)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名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英文翻译

    rely upon; protector; fight; war, weaponry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 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zh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3 cong5 zong5 [客英字典] chong3 zhong5 [陆丰腔] zhong5 [海陆丰腔] chong3 chong6 z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zong4 [沙头角腔] zong5 [东莞腔] cong5 [宝安腔] zong5 | c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ɖʰĭaŋdriangx/diank
    shì [shi]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FFY
    仓颉: PGDI
    四角: 94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2) 同本义

    恃,赖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离骚》。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3)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4) 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名词

    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rely on, presume on, trus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i5 si5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ʑĭəzjix/zj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