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直言

zhàng yì zhí yán [zhang yi zhi yan]

词语释义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成语用法

仗义直言作谓语、宾语;指敢说话。

仗义直言的翻译

俄语: сказáть в защиту прáвого делá

仗义直言造句

王大哥,先前多谢你的仗义直言,否则我这条小命就没有了,这不一直没有谢谢你呢!
林晓对老人能在这样的情况仗义直言建议,心里非常的感谢,拱手道多谢前辈的劝告,在下告辞。
本短信将送给特别的你,以奖励你仗义直言,揭露真相,为民除害的义举;本短信虽短短几字,却真实的表达了人民对你的衷心感谢,记者节,祝你节日快乐。
人类便应声而起,仗义直言,与魔鬼战斗。
丁原被逼出京后,董卓又想杀仗义直言的袁绍,袁绍只好连夜逃离而去。
马云飞,字云龙!刚才多谢陶公子仗义直言!
一笔一画饱含情义;仗义直言追求真理。
非凡是新闻单位,仗义直言,为农民讲了许多真话、实话。
迎风冒雨,行走在灾难的最前线;深入虎穴,揭开一幕幕惊人的真相;仗义直言,表达百姓朴实的心愿。记者节到来,祝福在新闻事业奋斗的记者节日快乐。
“仗义执言”不要写为“仗义直言”;“万古流芳”不要写为“万古留芳”。
街坊邻里们,谢谢大家仗义直言,万一官府来询问的时候,希望大家帮忙做个见证,小子这里先谢过大家伙了。
小老儿多谢公子仗义直言,不然我可有苦头吃了。
当然也有专家为科学尊严而仗义直言,论证“怪胎”之“不可行性”,谠论诤言语惊四座。

汉字详情

zhàng [zhang]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DYY
五行:
仓颉: OJK
四角: 25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5)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名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英文翻译

rely upon; protector; fight; war, weaponry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 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zh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3 cong5 zong5 [客英字典] chong3 zhong5 [陆丰腔] zhong5 [海陆丰腔] chong3 chong6 z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zong4 [沙头角腔] zong5 [东莞腔] cong5 [宝安腔] zong5 | c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ɖʰĭaŋdriangx/diank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

zhí [zhi]
部首: 512
笔画: 8
五笔: FH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M
四角: 4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副词

(1) 径直,一直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动词

(1) 伸直;挺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名词

(1) 价值;代价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1) 即使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介词

当…时候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沙头角腔] cit8 [东莞腔] tsik8 [海陆丰腔] chit8 [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宝安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除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drik/diokɖʰĭə
yán [yan]
部首: 713
笔画: 7
五笔: YY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MMR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于李??。——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言讫不见。——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言绝(言罢;说完);言言(直言);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戏(说话轻浮不庄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词,所言各异);言笑自若(谈笑自得的样子);言之无文(说话没有文采条理);言方行圆(即言行不一);言信(说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说话不守信用);言不顾行(言行不一);言欢(说笑)

(4) 议论,谈论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言路(谏官的职务);言事(在君主时代,臣民与天子、国君议论政事);言文(谈论文辞);言默(议论和沉默);言状(所述情状)

(6) 记载

雁荡山…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又如:言行录(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

(8) 问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 王引之述闻:“言王,问王也。”

(9) 又如:言问(讯问)

(10) 告知;告诉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郑玄注:“言,语也。”

(11) 又如:言讽(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12) 陈述;叙述

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13) 又如:言功(陈述功绩)

(14)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

(15) 说明

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名词

(1) 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父母之言。——《诗·郑风·将仲子》又

诸兄之言。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王如其言。—— 晋· 干宝《搜神记》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思其言。

是何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言能践行(说到做到);言语高低(指说话没分寸,冲撞别人);言差语错(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言言善果(多说劝人行善的话,必有好处);言同勒石(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如同刻石);言词(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言语妙天下(言语精妙,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言听谋决(说的话听从照办);言废(说的话不被采纳);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智(言语的才智);言无伦次(言语杂乱无章)

(3) 言论;见解;意见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诗·小雅·雨无止》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4) 又如: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言金(珍贵的言论);言之成理(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言中无物(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

(5) 言辞;辞令;辞章

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不利焉。——《左传》

(6) 又如:言外(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言使(使者。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故称言使);言泉(言辞滔滔不绝,如泉水般涌出。比喻口辩敏捷,言语通畅);言多必失(言辞过多,必定发生差错)

(7) 政令;号令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

(8)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

(9) 誓言;盟辞;约言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楚辞》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郑玄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10) 又如:言约(口头言语为约定);言瑞(信言)

(11) 建议;主意;计策

我言为服,勿以为笑。——《诗·大雅》

(12) 又如:言责(进言的职责)

(13) 学说;主张

“杨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则归 墨。”——《孟子》

(14) 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15) 又如:五言诗;七言诗

(16)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

(17) 又如:一言为定;片言九鼎

(18) 著作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19) 又如:言对(文体的一种)

(20) 姓

助词

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英文翻译

words, speech; speak, say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n2 [海陆丰腔] ngien2 [东莞腔] ngen2 [沙头角腔] nien2 [陆丰腔] gnian3 [台湾四县腔] ngien2 [客英字典] ngien2 [宝安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語軒元開平聲開口三等ngianŋĭ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