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出仕或隐退。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重念 龙谿老 没矣, 近老 亦又老矣, 五臺老 未知仕止如何?”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恒规,而一按之也。”
引证解释
⒈ 指出仕或隐退。
引明李贽《与弱侯焦太史书》:“重念龙谿老没矣, 近老亦又老矣, 五臺老未知仕止如何?”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恒规,而一按之也。”
仕止的网络释义
仕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士。本义:做官)
(2) 同本义
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常经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后汉书·崔骃传》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仕无义。——《论语·微子》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马中锡《中山狼传》
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仕官(就任官职);仕途经济(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去做官);仕止(出仕或隐退);仕路(升官之路)
(4) 通“事”。从事;做事
滔滔江、 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诗·小雅·四月》
(5) 学习政事,见习试用
仕,学也。——《说文》。段玉裁注:“古义宦训仕,仕训学。”。 朱曰:“犹今言试用也。”
(6) 审察。检查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小雅·节南山》
名词
(1) 职位
或著显绩而婴时戮,或有大才而无贵仕,皆扬清风于上烈,垂令闻而不已。——晋· 潘岳《西征赋》
(2) 通“士”。古代四民之一。指以道艺、武勇谋求仕进的人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诗·大雅·文王有声》
此非能仕之所耻也。——《韩非子·说难》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孟子·公孙丑下》
(3) 又如:仕子(泛指文人、学子);仕林(士大夫阶层)
(4) 官宦,官员
仕女往住夜游。——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5) 又如:仕版(官员的花名册);仕户(官宦人家);仕子(有官职的人);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官场);仕门(仕宦之家);仕流(一般的官属);仕家(官宦之家);仕禄(官职,职务)
(6) 通“事”。事情
增无易之仕。——王充《论衡》
(7) 中国象棋中的两个相同的子,位于“帅”的两旁。亦作“士” 。如:撑仕;杀仕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e5 [陆丰腔] sii6 [客英字典] sii5 [东莞腔] su3 [海陆丰腔]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宝安腔] s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士 | 鉏里 | 崇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dʒʰĭə | zrix/driio |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动词
(1)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副词
(1) 仅;只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止 | 諸市 | 章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cjix/tjiio | tɕ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