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

wǔ sè [ wu se]
注音 ㄨˇ ㄙㄜˋ

词语释义

五色 wǔsè

(1)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five colurs of blue,yellow,red,white and black

词语解释

  1. 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2. 泛指各种颜色。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簷楹蹔明灭,五色光属联。”《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

  3. 神色。参见“ 五色无主 ”。

  4. 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公乘阳庆 ﹞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 黄帝 、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於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引证解释

⒈ 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⒉ 泛指各种颜色。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魏曹丕《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韩愈《谢自然诗》:“簷楹蹔明灭,五色光属联。”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

⒊ 神色。参见“五色无主”。

⒋ 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公乘阳庆﹞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於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五色的国语词典

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如:「他以五色丝线绣出美丽的图案。」

五色的网络释义

五色 (汉语词汇)

  • 五色,汉语词汇。
  • 拼音:wǔ sè
  • 释义:1、[five colurs of blue,yellow,red,white and black]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 2、五色:指青、黄、赤(红)、白、黑五色,即黑白加三原色。理论上,通过这五种颜色可调出其他所有颜色。故可泛指各种色彩。
  • 五色的翻译

    英语: multi-colored, the rainbow, garish
    德语: vielfarbig
    法语: multicolores, arc-en-ciel

    五色造句

    这道菜,五色俱全,式样奇巧,香味透鼻。
    笼中的狮子突然大吼一声,吓得游人五色无主,四处逃散。
    而真正意义上的香囊,是精巧细致至极的。用五色丝线在彩色丝绸上绣出极精美的图案,再缝制成玲珑别致的小绣囊,细密均匀的针脚里,尽是女子温柔缱绻的心事。
    各种颜色的气球上天了,令人目迷五色。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故宫大殿里金碧交辉,目迷五色。
    如果你是美丽的海岸,我就是你脚下起伏的潮水,雪白的浪花里为你而唱的恋歌,五色的彩贝是为你而写的诗句。无论涨潮还是退潮,海与岸永远相连。
    如此乱纷纷,让人目迷五色,从何下手处置呢?
    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和五色的花坛。
    新建成的电影城大厦座落在青山脚下,外表的装璜金碧辉煌,令人目迷五色。
    玄宫千星落,人间五色天。
    杨慎采取的五色圈点的形式既与个人喜好及风格有关,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振九泉霄汉远;瑞鸾翔处,毛辉五色彩云光。
    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沙洲之中有一座只有一个僧侣的寺庙,可以脱了鞋在干净的细沙地上行走,看五色旗飘扬,阳光照射在佛陀祥和的面庞上。
    雷醒说完,虚足凌空,眼中异芒陡生,身上青白黄红黑五色变幻不定。
    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此外还好食涩味;五色是指菜的色彩搭配,一般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五法是指和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蒸、烧、煮、炸、生等等五种。
    旌旗招展,红蓝青绿紫五色缤纷,每一面旗帜上都绣着同样一只张牙舞爪的金色巨龙。
    听到陶弘景的这句诗,让人不禁想起那重峦叠嶂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河流,五色斑斓的石壁,多么优美的景象!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