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禅

wǔ chán [ wu chan]
繁体 五禪
注音 ㄨˇ ㄔㄢˊ

词语释义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 唐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浄,凡圣无差;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顿悟自心,本来清浄,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説甚五禪五藴,祇做不见不闻。”

引证解释

⒈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

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浄,凡圣无差;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顿悟自心,本来清浄,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明梅鼎祚《玉合记·缘合》:“説甚五禪五藴,祇做不见不闻。”

五禅的网络释义

五禅

  • 五禅释义是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
  •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chán,shàn [chan,shan]
    部首: 431
    笔画: 12
    五笔: PYUF
    五行:
    吉凶:
    仓颉: IFCWJ
    四角: 38256

    详细解释

    chán

    动词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表示与鬼神有关。( shàn)本义:古代帝王辟基祭地) 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 。如:禅法(佛法);禅坐(指僧侣端坐静修)

    名词

    (1)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

    (2) 指禅房 。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

    (3) 另见 shàn

    shàn

    动词

    (1)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2) 同本义

    禅,祭天也。——《说文》

    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

    (3)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

    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

    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

    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

    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

    (4) 让位

    (5) 帝王让位给他姓

    遂禅之。——《书·尧典》

    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

    (6)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

    (7)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

    (8)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

    (9) 传授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

    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

    (10)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

    (11) 引申为继承

    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

    (12) 〈形〉 通“殚”。尽

    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

    (13) 通“擅”。独断专行

    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

    (14) 另见 chán

    英文翻译

    meditation, contemplation (DKW: 24787')

    方言集汇

    ◎ 粤语:sim3 sin4 sin6
    ◎ 潮州话:siang5(siâng) siang6(siăng) [潮州]siêng5(siêng) siêng6(siĕ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