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

wǔ lǐng [ wu ling]
繁体 五嶺
注音 ㄨˇ ㄌ一ㄥˇ

词语释义

五岭 wǔlǐng

(1) 指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the Five Ridges

词语解释

  1. 亦作“ 五领 ”。 大庾岭 、 越城岭 、 骑田岭 、 萌渚岭 、 都庞岭 的总称,位于 江西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 长城 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汉书·张耳传》作“五领”, 颜师古 注引 邓德明 《南康记》:“ 大庾领 一也, 桂阳 骑田领 二也, 九贞 都庞领 三也, 临贺 萌渚领 四也, 始安 越城领 五也。” 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一说,指 大庾 、 始安 、 临贺 、 桂阳 、 揭阳 五岭,见《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 李善 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 秦 世有五岭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 福建 之 汀 ,入 广东 之 循梅 ,一也;自 江西 之 南安 ,入 大庾 、入 南雄 ,二也;自 湖南 之 彬 入 连 ,三也;自 道 入 广西 之 贺 ,四也;自 全 入 静江 ,五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五领”。 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
《汉书·张耳传》作“五领”, 颜师古注引邓德明《南康记》:“大庾领一也, 桂阳骑田领二也, 九贞都庞领三也, 临贺萌渚领四也, 始安越城领五也。”
晋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毛泽东《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说,指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五岭,见《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
李善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秦世有五岭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入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入大庾 、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彬入连,三也;自道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五也。”

五岭的国语词典

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位于湖南、江西与广东交界处。

五岭的网络释义

五岭 (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

  • 五岭:三个在湘桂间,因此一般是由西到东地排列,指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是史称南岭者的主要构成。
  • 五岭所指的变化:由要塞到大山。秦汉早期是(楚国之南的)五个军事战略要塞、指山岭或台岭,后来泛指该岭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脉了(山脉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脉)。例如,越城岭最早是今广西兴安县之北一个军事要塞,大庾岭早期为要塞性的台岭(有庾岭和梅岭古道),后来以之泛称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脉。
  • 五岭是南岭的突出代表: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是南岭的代表性山脉,二者大小不同。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其中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要地被突出而称为五岭(都有秦汉时期的军事遗址)。例如越城岭—都庞岭之间的海洋山、韶关市西北部的瑶山等,都属南岭。
  • 分水岭特征:五岭所在的南岭是长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
  • 五岭 (汉语词汇)

  • 五岭,汉语词语,原指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五岭。现指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 五岭造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庾县始置于隋,故这秦朝五岭之戍,除大庾为山岭名称外,其余的四岭无具体所指,仅以所在四县笼统称之,或四县境内各有同名四岭,设县之时,皆以岭为名。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故又称“五岭”。
    每到秋末,五岭镇猎户都进行围猎,这时候的野兽膘肥体壮,皮毛油光,猎户们成群结队进山,所得肉、油腌制起来以备冬天食用,皮毛亦可售得高价。
    白露节气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二个黄鹂鸣翠柳,三秋尽在你眼前,四时花开美红颜,五岭逶迤腾细浪,六六大顺伴你行,勇气英发跟你走,九九祝福送给你。愿你好梦圆圆,秋果甜甜。
    重华闻之南巡,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岭三山,终于来到九疑山间。
    五岭,分别是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五座山岭。
    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
    鸣蛇兆旱,化蛇兆水,既然化蛇灭了鸣蛇,荒山五岭将有大水洪荒,天地将大变,虎伥重现,你们最好小心从事!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入汉以来,对五岭南北交通屡加开掘,骑田岭路,“大道克通,抱布贸丝,交易而至。
    且五岭内宾,三江乃化,拓土开疆,利穷南海。
    耸五岭之屏障,浸牂牁之沾濡;盛衣冠之元气,耀出水之明珠。
    连州市地处五岭中之萌渚岭南麓,境内崇山峻岭,丘陵岗峦星罗棋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背靠五岭,面朝南海的珠江三角洲,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孕育出独特的珠江古文化。
    北控五岭,近扼三江;是广州的攻防要势。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
    众人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岭三山。
    他一直想去五岭看一看,只可惜没时间。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lǐng [ling]
    部首: 325
    笔画: 8
    五笔: MWY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OII
    四角: 28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2) 同本义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 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3)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予登岭上。——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 沈括《溪笔谈》

    (4)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5) 相连的山,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7)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 。如:秦岭;大兴安岭;葱岭;岭梅(大庾岭上的梅花)

    (8) 五岭的简称 。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为五岭。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如:岭外(岭表,岭南。岭徼。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岭海(指广东和广西。因两广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

    英文翻译

    mountain ridge, mountain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li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ang1 li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郎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lieŋl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