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争长论短
(1) 争论是非曲直;计较好坏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成语用法
争长论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争长论短的国语词典
争论是非。《文明小史.第五回》:「那矿师本来还想同柳知府争长论短,听见金委员如此一说,也就罢手。」也作「争长竞短」、「争长争短」。
争长论短的网络释义
争长论短
争长论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4)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在丑不争。——《孝经》。注:“竞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
有竞有争。——《庄子·齐物论》。注:“对辩曰争。”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如:争抗(抗争;抗衡);争让(争执);争口(争论);争高低;争言(争辩;争吵)
(6) 争胜,争着
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争延之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如:争心(争强好胜的心理);争途(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争求(竞相追求);争妍(竞相逞美);争长(争行礼先后;争相增长);争奇(竞相逞其奇特)
(8) 争斗
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9) 如:争跤(摔跤);争交(摔跤)
(10) 竞争;较量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如:争校(争竞,计较);争春(争艳于春日);争进(为仕宦而相争);争张(争竞,夸张);争棋(下棋争胜);争强(争为强者)
(12) 〈方〉∶欠
争账还钱,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
(13) 相差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 杜荀鹤《自遣》
(14) 如:争些个(差一点);争些儿(差一点儿;险些);争不多(差不多);争差(差错;差别)
名词
(1) 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2) 姓
代词
(1) 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片言争敢动吾皇。——《警世通言》
(2) 如:争知(怎知);争似(怎似);争耐(怎标;无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cháng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如:气味长
(12) 深厚 。如:恩情长
名词
(1)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副词
(1) 长久;永远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zhǎng
形容词
(1) 老,年高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动词
(1) 生长;成长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名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ng5 ziang2 (chhîang chía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不长)
(2) 同本义 。指两端距离小。与“长”相对。指空间或指时间
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按,短,不长也。
以其长见与短见也。——《吕氏春秋·长见》。注:“近也。”
帝尧长,帝 舜短, 文王长, 周公短, 仲尼长, 子弓短。——《荀子·非相》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短趁(打短工);短盘驴子(短途来往的驴子);短盘(分段作短程行走);短票(借贷的凭证,借约);短绠(短绳。比喻才学浅薄);短梦(短暂的梦)
(4) 寿命短促
凶短折。——《书·洪范》。郑注:“未冠曰短。”
(5) 又如:短局促(短卒律,短古取。短促);短岁(短命,早死)
(6) 浅薄,简陋
问之人以穷其短。——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短才(智慧低下或才智笨拙的人);短笔(自谦文笔拙劣。同拙笔);短供(指粗简的菜肴)
动词
(1) 引申为不足,缺乏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不短钱花;短头(缺德;有罪;至少);短乏(犹贫乏);短欠(少;欠缺);短吃少穿(谓衣食困乏)
(3) 指摘缺点,揭发过失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 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短恶(揭短,说坏话);短毁(谗言中伤);短状(检查书,供状)
(5) 缩短 。如:短丧(缩短服丧期限);短价(减低或压低价格)
(6) 指短路。拦路抢夺
看他穿的袄子布衫靴子帽,则怕有短路的。——明· 徐伯株《贫富兴衰记》
名词
(1) 缺点;过失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短儿(过失;隐私;缺点);短道儿(坏主意);短话(关于别人缺点,错失的话);揭短;取长补短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on3 [客英字典] don3 [沙头角腔] don3 [宝安腔] don3 [台湾四县腔] don3 [梅县腔] don3 [海陆丰腔] don3 [东莞腔] don3 [客语拼音字汇] don3
◎ 潮州话:d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短 | 都管 | 端 | 桓 | 上聲 | 旱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tuɑn | tuanx/tu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