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伯

zhēng bó [ zheng bo]
繁体 爭伯
注音 ㄓㄥ ㄅㄛˊ

词语释义

争伯,争雄 zhēng bó

(1) 争夺霸权

contend for hegemony

(2) 争夺霸主

scramble for supremacy

词语解释

  1. 见“ 争霸 ”。

引证解释

⒈ 见“争霸”。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207
笔画: 6
五笔: QV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SD
四角: 275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4)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在丑不争。——《孝经》。注:“竞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

有竞有争。——《庄子·齐物论》。注:“对辩曰争。”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如:争抗(抗争;抗衡);争让(争执);争口(争论);争高低;争言(争辩;争吵)

(6) 争胜,争着

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争延之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如:争心(争强好胜的心理);争途(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争求(竞相追求);争妍(竞相逞美);争长(争行礼先后;争相增长);争奇(竞相逞其奇特)

(8) 争斗

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9) 如:争跤(摔跤);争交(摔跤)

(10) 竞争;较量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如:争校(争竞,计较);争春(争艳于春日);争进(为仕宦而相争);争张(争竞,夸张);争棋(下棋争胜);争强(争为强者)

(12) 〈方〉∶欠

争账还钱,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

(13) 相差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 杜荀鹤《自遣》

(14) 如:争些个(差一点);争些儿(差一点儿;险些);争不多(差不多);争差(差错;差别)

名词

(1) 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2) 姓

代词

(1) 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片言争敢动吾皇。——《警世通言》

(2) 如:争知(怎知);争似(怎似);争耐(怎标;无奈)

英文翻译

dispute, fight, contend, stri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g1 zang1

宋本广韵

bǎi,bó [bai,b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R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HA
四角: 26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霸”。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个盟主,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成相》

(2) 又如:伯气(霸气)

动词

(1) 称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2) 另见 bǎi;bó

其它字义

bǎi

名词

(1) 数目。十的十倍

亡(无)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汉书·食货志上》

(2) 又如:仟伯(仟钱和百钱);伯夫(百人。泛指多人)

(3) 百倍。通“百”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4) 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又称“伯子”、“伯叔”(妇人称丈夫的兄弟)。今北方方言称作“大伯子”

(5) 另见 bó,bà

其它字义

名词

(1)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2) 同本义

伯,长也。——《说文》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邶风 ·泉水》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官之长曰伯。——《礼记·曲礼下》

千里之外访方伯。——《礼记·王制》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

(3) 又如:伯氏(长兄,哥哥);伯兄(长兄);伯氏(长兄);伯歌季舞(比喻兄弟情感和好融洽);伯姊(大姐)

(4) 伯父。父亲的哥哥

汝伯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

(5) 又如:伯舅(对母亲的哥哥的称呼;古时帝王对异姓诸侯的称呼);伯叔(伯父叔父);伯娘(伯父的妻子);伯翁(父亲的伯父;丈夫的伯父);伯姑(大姑母)

(6) 对年龄较长的男子的尊称

将伯助予。——《诗·小雅·正月》

(7) 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卫风 ·伯兮》

(8)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

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礼记·王制》

(9) 又如:伯叔(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伯长(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10)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秦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如:伯甸(以伯爵而居甸服)

(12) 王覇。通“霸”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伯者莫高于齐桓。——《汉书·高帝纪下》

衰则五伯扶其弱。——《汉书·诸侯王表》

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汉书·严安传》

(13) 又如:伯余(黄帝的臣子。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伯道(霸道);伯王(霸王)

(14) 姓

(15) 另见 bǎi

英文翻译

older brother; father's elder brother; senior male 'sire'; feudal rank 'coun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3 baak3
◎ 客家话:[梅县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海陆丰腔] bak7 [陆丰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东莞腔] bak7
◎ 潮州话:bêg4(pek) bêh4(pe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ɐkprak/peak

争伯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