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

shū chóng [ shu chong]
繁体 書蟲
注音 ㄕㄨ ㄔㄨㄥˊ

词语释义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后用“书虫”泛指食叶虫。

词语解释

  1.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时, 上林苑 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后用“书虫”泛指食叶虫。

    宋 苏轼 《宿馀杭法喜寺》诗:“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书虫”泛指食叶虫。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 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
宋苏轼《宿馀杭法喜寺》诗:“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书虫的国语词典

蛀蚀书籍的虫子。

书虫的网络释义

书虫 (双语读物)

PGxpPuKAnOS5puiZq+KAneaYr+WkluivreaVmeWtpuS4jueglOeptuWHuueJiOekvuWSjOeJm+a0peWkp+WtpuWHuueJiOekvuWFseWQjOWlieeMrue7meW5v+Wkp+iLseivreWtpuS5oOiAheeahOS4gOWkp+eyvuWTgeOAguS5puiZq+WcqOiLseivreS4reWkp+amguaYr+mih+WPr+eIseeahOW9ouixoeOAguaDs+ixoeS4gOS4i++8jOaciemCo+S5iOS4gOWPquWLpOWLieeahOWwj+iZq++8jOWug+WmgueXtOWmgumGieWcsOayiei/t+S6juS5puWNt++8jOWtnOWtnOS4jeWApuWcsOWSgOWavOedgOWtl+avjeKApuKApgsgICAgPC9saT48bGk+5aaC5LuK6L+Z5Y+q4oCc5Lmm6Jmr4oCd5ryC5rSL6L+H5rW377yM6L2755uI5Zyw6JC95Zyo5LqG5Lit5Zu96Iux6K+t5a2m5Lmg6ICF55qE5o6M5Lit44CC4oCc5Lmm6Jmr4oCd6aaW5YWI5bCG57uZ5L2g5Lul6Ieq5L+h77yM5Y2z5L2/5L2g55uu5YmN5Y+q5pyJ5Yeg55m+6K+N5rGH6YeP77yM5Lmf5Y+v5Lul5LiN5aSq6LS55Yqy5Zyw6ZiF6KeI5LiW55WM5ZCN5L2c5LqG44CC5Lmm6Jmr6L+Y5Lya55So5a6D57uG57uG55qE6bij5Y+r5aOw5LiN5YGc5o+Q6YaS5L2g77ya6KaB5Z2a5oyB5LiN5oeI5Zyw6K+75LiL5Y6777yM6KaB5bm/5rOb6ICM5Liw5a+M5Zyw6K+75LiL5Y6744CC5b6F5Yiw6K+75a6M5Lib5Lmm57O75YiX5Lit55qE5pyA5ZCO5LiA5pys77yM5L2g5Lmf6K645Lya56qB54S25Y+R546w77ya5L2g5bey57uP5aaC6Ju55YyW6J2277yM5oyv57+F5qyy57+U5LqG77yBPC9saT48bGk+5Lmm6Jmr57O75YiX5bey5LqOMjAxNOW5tOWHuueJiDQ35pys5paw5aKe5ZOB56eN77yM5YW25YWN6LS55aKe5YC85pyN5Yqh5Lmf5bey5LqOMjAxM+W5tOS4iue6v+OAgjwvbGk+

书虫 (汉语词汇)

  • “书虫”泛指食叶虫,后指爱书,喜欢书的人(不只是读)
  • 书虫造句

    从此,我更爱看书了,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小书虫。
    我是个小书虫,平时只忙于学习,没有更多空闲时间来看书,到了假期,我就可以抽出许多时间来看书,我又可以吃上精神食粮了,我就可以抽出许多时间来去图书馆看书,更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借回家,在书籍的海洋畅游了。
    赶忙翻开书,一章,两章,我像一只书虫,急切地读着。
    且蜷起身子,借前人诗词歌赋,编一枚羽茧,做一回书虫,沉酣在光阴的深处。
    今天不说别的,单单谈一谈家里号称“电视虫”、“啃书虫”、“手机虫”的我们这个“虫虫”家族。
    文学的没落怪不得作家,那些爬格子的书虫,那些躬腰曲背的广文先生,你以为他们能左右大众的阅读,那真是大大地抬举“作家”了。
    不过在她的家乡英国西约克郡基思利,这位书虫阿姨的奇怪打扮对于当地人来说可是新鲜事儿。坎丽芙的家乡正好距离勃朗特家族的牧师居所所在地霍沃斯不远。
    学生不应只是象牙塔里的书虫,他们应该了解世事。
    只要有时间,他就一头扎进厚厚的医学书籍里,像书虫子一样,一点点啃,一点点钻。
    蠹书虫字面意为咬书的害虫,转喻读死书的人。
    李健吾晚年回忆,看到小说部分书稿时他们“又惊又喜,又是发愣,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小说来了呢,而且是部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
    拥有自己的书柜真不错;希望看遍想看的书,和尝试创作的书虫一枚参上!
    霍奇脑海里闪过一丝惊骇,不过他也不是凡人,身为一名读破万卷网文的超级书虫,很快便将这丝惊骇压了下去。
    坎蒂:但他对我说他爱看书、是一只啃书虫。
    因而,在春申谜人每月一次的“雅集”时,一些“书虫”谜家纷纷出示自己读书得趣后的谜作,谨向“读书节”芹献一份菲礼。
    汤姆每星期读十本书,他简直就是个书虫。
    虽然是周一,洛阳新华书店四楼少儿读物专区却黑压压一片,过道上坐满了“蹭书”看的小书虫,人手一本书读得忘乎所以。
    所以我要继续当一只小小的“啃书虫”,让书成为我永远的好朋友。
    而且就像是个书虫子,只要一看书,人就安静下来,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扰,都与她无关。

    汉字详情

    shū [shu]
    部首: 106
    笔画: 4
    五笔: NNH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DS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英文翻译

    book, letter, document; writ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

    chóng [chong]
    部首: 603
    笔画: 6
    五笔: JHN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MI
    四角: 5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xĭwəihyoix/xv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