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xiāng cūn [ xiang cun]
繁体 鄉村
注音 ㄒ一ㄤ ㄘㄨ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乡村 xiāngcūn

(1) 针对城市来说,以从事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口较分散的地方

village;countryside

词语解释

  1. 亦作“ 乡邨 ”。村庄。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紱镇 。”

  2. 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3. 乡里,家乡。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乡邨”。

⒉ 村庄。

南朝宋谢灵运《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苏舜钦《谘目五》:“又不可全依汉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应天苏州府常熟县有个乡村,叫做麟紱镇。”

⒊ 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⒋ 乡里,家乡。

唐王维《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蒲松龄《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乡村的国语词典

乡下的村落。

乡村的网络释义

乡村 (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

  • 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或乡村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民风淳朴。
  • 乡村造句

    这些贵族老爷对于表现乡村生活的戏群起鼓噪,不过是蜀犬吠日,显得既可悲又可笑。
    许多乡村延聘农业科技人员,把这当作招财进宝的好办法。
    以美式乡村为设计风格的设计,使生活空间变得天真、烂漫。
    乡村姑娘大都娇羞答答,不如城市姑娘落落大方。
    居住乡下的日子,过着平淡而宁静的乡村生活,尽管总是粗茶淡饭,却也少不了茶。
    我是一个乡村的孩子,对于春节的理解便是过年。
    雪夜的乡村一片寂静。
    乡村的夜,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
    乡村秋天的晚上,我们可以倾听秋虫的吟唱。
    这些贵族老爷对于表现乡村生活的戏群起鼓噪,不过是蜀犬吠日,显得既可鄙又可笑。
    画中衰败的乡村景象令人感伤。
    冬夜的乡村万籁无声。
    这一场欢天喜地的乡村舞开始了,这是世界上所有跳舞里边最好的一种跳舞。
    冬天的乡村虽然寒冷,却充满快乐。
    在英国的乡村旅游,你可以看到许多旧城堡。
    许多城里人总是向往恬静的乡村生活。
    乡村的夜晚非常宁静。
    我十分留恋乡村生活。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九月的乡村,是农人弹奏的乐章。

    汉字详情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

    cūn [cun]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DI
    四角: 44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2) 同本义

    邨,地名。——《说文》。徐铉曰:“今俗作村。”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潜《桃花源记》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村坊(村庄);村疃(村庄);村上(村子里);村井(村庄);村公(村中长者);村老(村中父老);村戍(村里守卫之所);村垣(村庄围墙)。又指农村基层组织。如:村正(村司、村吏、村胥,都指村长);村伍(村户);村邑(村镇。引申指故里);村郭(村镇);村范(村规)

    (4) 乡村,乡下,农村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村田乐(宋元明时表现农村生活的民间舞蹈);村泊(村野,乡村);村务(乡村小酒店;农家);村野匹夫(身居乡野的鄙陋无知之人);村醪浊酒(乡下人自家酿的酒);村姑(农村少女)

    形容词

    (1) 粗俗;土气 。如:村蛮(粗野);村獠(粗笨的人);村夫(乡下人);村言(粗俗的话);村妆(粗俗的打扮);村纣(粗野,粗俗);村顽(粗野,愚蠢);村性(野性,粗野的脾气)

    (2) 蠢,傻 。如:村势煞(傻相,蠢样);村沙样势(村村势势。土头土脑,傻里傻气);村厮(傻瓜,乡巴佬);村愚(愚蠢,粗笨)

    (3) 朴实 。如:村憨(朴实憨厚);村朴(朴实)

    动词

    冒犯,用不好听的话伤人

    黛玉自悔失言,原是打趣 宝玉的,就忘了村了 彩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village, hamlet; uncouth, vulgar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n1 [宝安腔] cun1 [梅县腔] cun1 [沙头角腔] cun1 [客英字典] cun1 [海陆丰腔] cun1 [东莞腔] cun1 [陆丰腔] cun1 [台湾四县腔] c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此尊平聲合口一等tsʰuənchuon/cu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