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曲
词语释义
乡曲
(1) 乡里,亦指穷乡僻壤。形容识见寡陋
词语解释
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制卒以州閭,授正以乡曲。”《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王先谦 集解引《司马法》:“五州为乡。”又引 郑玄 曰:“二千五百家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家乡,故里。
《战国策·秦策一》:“卖僕妾售乎閭巷者,良僕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少负不羈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强 尝丞 溧阳 ,名与乡曲俱失之。”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中国 人之入耶教者,亦有两种类:一曰真信教者,二曰利用外国教士以抗官吏武断乡曲者。”
乡亲;同乡。指人。
《三国志·吴志·孙静传》:“ 坚 始举事, 静 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乡曲争持钱帛,竞施珍宝。”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与其得直於有司,不如两平於乡曲之为愈也。”
谓居里或籍贯相同。
《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之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 常名立 , 汝阴 人,与家中有乡曲之旧。”《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 韩元帅 部下将士都是北人,语言相合,岂无乡曲之情。”
偏僻的村野。
《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北齐书·文襄帝纪》:“僕乡曲布衣,本乖艺用,出身为国,绵歷二纪。”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恶俗·出会》:“城市之民,俱有其业;乡曲之民,各有其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所举佳篇,復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
指村野鄙陋之人。
唐 李端 《赠道士》诗:“懒説岁年齐 絳老 ,甘为乡曲号 涪翁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诚以蒭蕘之言,虽出自乡曲,而听一言之是非,可覘政治之得失。”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其自尊乡曲,以一己所闻知为最普通者……实乃与里巷嗇夫同其傖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
引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制卒以州閭,授正以乡曲。”
《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王先谦集解引《司马法》:“五州为乡。”
又引郑玄曰:“二千五百家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⒉ 家乡,故里。
引《战国策·秦策一》:“卖僕妾售乎閭巷者,良僕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少负不羈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强尝丞溧阳,名与乡曲俱失之。”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国人之入耶教者,亦有两种类:一曰真信教者,二曰利用外国教士以抗官吏武断乡曲者。”
⒊ 乡亲;同乡。指人。
引《三国志·吴志·孙静传》:“坚始举事, 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乡曲争持钱帛,竞施珍宝。”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二》:“与其得直於有司,不如两平於乡曲之为愈也。”
⒋ 谓居里或籍贯相同。
引《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唐牛肃《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之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常名立,汝阴人,与家中有乡曲之旧。”
《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韩元帅部下将士都是北人,语言相合,岂无乡曲之情。”
⒌ 偏僻的村野。
引《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
《北齐书·文襄帝纪》:“僕乡曲布衣,本乖艺用,出身为国,绵歷二纪。”
清钱泳《履园丛话·恶俗·出会》:“城市之民,俱有其业;乡曲之民,各有其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所举佳篇,復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
⒍ 指村野鄙陋之人。
引唐李端《赠道士》诗:“懒説岁年齐絳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诚以蒭蕘之言,虽出自乡曲,而听一言之是非,可覘政治之得失。”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其自尊乡曲,以一己所闻知为最普通者……实乃与里巷嗇夫同其傖陋。”
乡曲的国语词典
乡野偏僻的地方。
乡曲的网络释义
乡曲
乡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通“向”。面对着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qū
形容词
(1)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2)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3) 迂曲;婉转 。如:曲谕(婉转动人的教诲);曲止(婉转阻止);曲言(婉言);曲譬(婉转譬喻);曲子(指肠子);曲邃(曲折深邃);曲狭(迂曲狭窄);曲复(迂回曲折)
(4) 周遍;多方面;详尽 。如:曲止(委曲详尽);曲至(周到);曲防(遍设堤坊)
(5) 表敬之词 。如:曲延臣算(请求通融,延长我的寿命);曲延(谦称邀请你而使你受到委曲)
(6) 邪僻,不正派 。如:曲心矫肚(心地阴险,一肚子虚情假意);曲意(委曲己见以奉承他人);曲就(委曲成全);曲全(曲意保全)
(7) 细,细小 。如:曲惠(小惠);曲智(小智);曲胜(小胜);曲艺(医卜之类的小技艺)
(8) 假借为“局”。狭隘,拘泥
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名词
(1) 理屈;理亏
其言曲而中。——《易·系辞下》
曲在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曲在秦。
以负秦曲。
(2) 又如:曲挠(无罪而被枉屈);曲论(歪曲事实的议论;狡辩)
(3) 弯曲的地方,亦指幽深之处
在汾一曲。——《诗·魏风·汾沮洳》
汾之一曲。—— 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河曲(河流弯曲的地方);曲阿(屋的曲角);曲房(内室,密室);曲屋(周旋曲屈的楼阁);曲隈(曲折隐蔽之处)
(5) 偏僻的处所;乡里 。如:曲士(乡曲之士);曲落(村庄);曲道(乡曲,乡里);曲辫子(乡愚)
(6) 小巷 。如:曲头(巷头;街头)
(7) 蚕箔,用苇或竹编制的养蚕的器具
勃以织曲薄为生。——《史记·周勃世家》
(8) 又如:曲簿(养蚕的器具)
动词
(1) 使弯曲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弘曲躬而自卑。——《后汉书·郑弘传》
(2) 又如:曲匝(身体屈曲辗转);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名词
(1) 酒母 。如:红曲;神曲;曲糊(粘浆状态的酒曲);大曲(酿造白酒用的一种曲);酒曲(酿酒用的曲)
(2) 泛指酒 。如:曲蘖(酒);曲王(指酒神);曲生(酒的别名)
(3) 另见
qǔ
名词
(1) 乐曲,歌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3)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4)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量词
(1) 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曲清歌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uk7 [沙头角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东莞腔] kiuk7 [宝安腔] kiuk7 [海陆丰腔] kiuk7 [陆丰腔] kiuk7
◎ 潮州话:kêk4 kak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曲 | 丘玉 | 溪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khyuk/qivk | kʰĭw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