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井

xiāng jǐng [ xiang jing]
繁体 鄉井
注音 ㄒ一ㄤ ㄐ一ㄥˇ

词语释义

乡井 xiāngjǐng

(1) 乡里;家乡

native place

词语解释

  1. 家乡。

    唐 崔峒 《酬李补阙雨中寄赠》诗:“白髮还乡井,微官有子孙。” 明 谢谠 《四喜记·催赴春闱》:“若成名,便还乡井。” 秦牧 《向祖国》:“有的人远走国外的时候,要带一包乡井的土藏在自己身旁。”

  2. 指同乡的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黄忠端公》:“酒以合欢,今乡井相聚,小饮可乎?”

引证解释

⒈ 家乡。

唐崔峒《酬李补阙雨中寄赠》诗:“白髮还乡井,微官有子孙。”
明谢谠《四喜记·催赴春闱》:“若成名,便还乡井。”
秦牧《向祖国》:“有的人远走国外的时候,要带一包乡井的土藏在自己身旁。”

⒉ 指同乡的人。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黄忠端公》:“酒以合欢,今乡井相聚,小饮可乎?”

乡井的国语词典

家乡、故乡。宋.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诗:「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也作「乡国」、「乡关」。

乡井的网络释义

乡井

  • 乡井,汉语词汇。
  • 拼音:xiāng jǐng
  • 释义:1、乡里;家乡。2. 指同乡的人。
  • 乡井造句

    挥别乡井二十余载,我今天总算得以重回故里了。
    妍儿,不用和这样的乡井小民计较,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怎么能知道那地心火莲有多珍贵!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中国的乡井文化,优点在乎它可以并已经成为中国人相互依存的强大凝聚力。
    走蒙左右乡井之爱,逾于常分,故敢犯君子出位之愆,启告于下吏,……俯从舆议,悯民劳而小康之,顺人心而亟止之。
    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只赏芳草,因此其余都是遗迹,时光不再变作花粉,飞蛾不必点燃烛泪,无须阳关寻度,没有饿马摇铃,属于此刻,唯是一片芳草无穷碧,其余都是故道,其余都是乡井。
    乡井之内,如不知情,并不得追扰。
    在大青山乡井尔沟前柜村后的烈士陵园内,发现有汉墓群,地表暴露遗物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型有罐、盆、豆、甑、钵等,纹饰以绳纹和素面为主。
    越己巳春仲,南垞忽以二竖交侵,致有华屋山邱感,缘旅榇不便久羁,料理归乡井,后令子长君铎跋涉来滇,出其先大人诗文若干卷属予叙。
    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
    于兄籍居钱塘,何以要远离乡井,来这黄河岸边造庐寒居?
    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厢黄地乡井沟子村教堂院内,鲜花怒放,松柏常青。
    ,磨磨蹭蹭,真是恻恻背乡井,迟迟行道中。

    汉字详情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

    jǐng [jing]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J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T
    四角: 5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2) 同本义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3)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4) 形似水井的坑穴 。如:井灶(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井椁(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井场(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5) 井田

    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下》

    (6) 又如:井税(古代田税的一种);井地(即井田);井里制(即井田制);井邑田(即井田);井径(田间小路)

    (7) 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马致远《汉宫秋》

    (8) 又如:井里(邑里,乡里);井庐(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井曲(里巷;里弄);井屋(农舍,村落)

    (9) 污水池 。 如: 井匽(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

    (10) 比喻法度;条理

    井,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风俗通》

    井,共德之地也。——《易·系辞》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11) 又如: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井井有方(形容有条理、有办法);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井井有绪(井井有序。有条理,有秩序)

    (12) 井宿 。如:井木犴(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井宿,传说是一种像野狗的猛兽);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井冠(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井星(即井宿);井络(井宿区域;井宿的分野)

    (13) 市街

    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筐》

    因井为市,故言市井。——《白虎通》

    (14) 又如:井邑(市井与乡里);井市(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井陌(街道);井闾(里井里巷)

    动词

    (1) 汲水于井

    织纺井臼。(井,用如动词;汲井水。)——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划定井田

    井衍沃。(在肥地上划定井田。)——《左传》

    形容词

    形容整齐 。如:秩序井然;井径(整齐的小路);井井有条

    英文翻译

    well, mine shaft, pit

    方言集汇

    ◎ 粤语:zeng2 z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ang3 [陆丰腔] ziang3 [沙头角腔] ziang3 [宝安腔] ziang3 [梅县腔] z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g3 [客英字典] ziang3 [东莞腔] ziang3 [台湾四县腔] ziang3
    ◎ 潮州话:zên2 (ché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子郢清開上聲開口三等ciengx/zie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