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染
词语释义
习染
(1) 沾上不好的习惯
(2) 恶习,不好的习惯
词语解释
谓受某种习气所感染。
南朝 梁简文帝 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第三赋韵东城门病联句》:“习染迷画瓶,卧起求栖宿。”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於习染。”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叶圣陶 《倪焕之》八:“一些绅富人家的子弟,因为他们的家庭喜欢模仿都市里的时髦行径,不免有所习染。”
指坏习惯。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常人者虽得其全,而气质拘之,习染蔽之,好不当则贼仁,恶不当则贼义。”
引证解释
⒈ 谓受某种习气所感染。
引南朝梁简文帝庾肩吾《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第三赋韵东城门病联句》:“习染迷画瓶,卧起求栖宿。”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於习染。”
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叶圣陶《倪焕之》八:“一些绅富人家的子弟,因为他们的家庭喜欢模仿都市里的时髦行径,不免有所习染。”
⒉ 指坏习惯。
引清曾国藩《答刘孟容书》:“常人者虽得其全,而气质拘之,习染蔽之,好不当则贼仁,恶不当则贼义。”
习染的国语词典
染习癖好。
习染的网络释义
习染
习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3) 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4)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5) 通晓,熟悉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6)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7) 学习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9)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10)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11) 训练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12)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13) 习染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名词
(1) 习性;习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3) 亲信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4)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副词
(1)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 同本义
染,以缯为色也。——《说文》
掌染草。——《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3) 又如:染博士(染色的工匠);染服(僧侣所穿的缁衣。因缁衣由黑色染成,故称);染户(操染色业的人家);染茜(染成大红色);染采(将织物染成彩色);染事(染色的事务);染网(用牲畜血等染网);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4) 传染,感染
此所以染者众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染疾(患病);染渍(感染,传染);染惹(感染,沾上);染恙(染病,传染);染薰(沾染香气);染上了流感
(6) 渲染 。如:染写(渲染描绘);染渲(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画面);染画(绘画);染削(润色削减);染翰(以笔蘸墨);染毫(濡墨挥笔)
(7) 熏染;影响
舜染于 许由、 伯阳。——《吕氏春秋·当染》
渐染砥砺,几乎道真。——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
(8) 又如:染尚(濡染崇尚);染化(薰陶教化);染神乱志(思想受到迷惑扰乱);染风习俗(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染丝之变(比喻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染惑(外物的影响和迷惑);染上不良习惯;染习(习染)
(9) 污染,沾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10) 又如:染染手儿(沾点光);染戕(血染戈矛);染洁(操行受到污染);染痘
(11) 落笔 。如:染毫(染翰。沾笔书写)
(12) 连累;牵连 。如:染逮(沾污连累);染涉(参与,涉足);染累(染逮。牵连,连累);染惹(沾染;牵扯)
名词
豆豉酱
于是具染而已。——《吕氏春秋》。高诱注:“染,豉酱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m5 [宝安腔] ngiam3 [东莞腔] ngiam3 [海陆丰腔] ngiam6 [客英字典] ngiam3 ngiam5 [陆丰腔] gniam6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4 [台湾四县腔] ngi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冉 | 而琰 | 日 | 鹽A | 上聲 | 琰 | 開口三等 | 咸 | 鹽A | nʑĭɛm | njemx/re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