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

xí guàn xìng [xi guan xing]

词语释义

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养成了一种习惯,也称作习惯性行为。

习惯性造句

如今人们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缺乏耐心、充满戾气,但请家长们切记,面对孩童的纷争,千万别让习惯性的“护犊子”,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稍稍太平一点,便习惯性地要不安于位,要自我膨胀,要染指权力,要争夺利益,于是蠢蠢欲动,飞短流长,伸手攘拳,制造分裂。
而有些申请人在签名时爱耍帅,名字签得很大,有些笔画签在了框外,还有些人在签名后习惯性地点一个点。
他知道梁上君打什么算盘,可是他并不赞同,所以他选择让开。他已经习惯性地纵容梁上君那可怕的固执。
万成本来习惯性的想要分析日记,但他一说到李无这两个字的时候就被哽住了。
人就像个陀螺,擦肩而过的人越多,转得越洒脱。就怕之后,无法控制旋转的惯性,遇见了谁,又是习惯性的错过。刘同 
清楚和准确除检查报告中陈述的技术资料外,一份报告的作者应该语法和习惯性准确再检查一遍。
主要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先兆性流产、卵巢囊肿。
他说每句话之前都习惯性地先“啊”一声,这都成他的发语词了。
一柄黑漆漆却发出阴韵光泽的乌钢匕首不知道什么时候斜在了易木戒的颈后,只因为易木戒习惯性的摇头晃脑,匕首的利刃划开了他红色闪电花纹的领口。
阿呆儿子刚出生的那天,护士把儿子从产房抱出来。初为人父的阿呆那叫一个激动啊,急忙接过儿子,嘴里习惯性说着:来,叔叔抱一下……
认识恩多芬的作用将有助于对成瘾性和习惯性疼痛问题的治疗。
首先,习惯性便秘本身就不该求助于“牛黄解毒”这样的去火药,因为习惯性便秘一般都不是上火导致的,中医讲,“久病必虚”。
虽然这作城市早就以越南革命英雄的名字重新命名,但仍被习惯性称为西贡,资本主义正在这里茁壮成长。
专家赞赏这类活动的意义:它通过改变夫妻双方习惯性的错误消极行为和沟通方式来抑制问题发展,使潜在的婚姻矛盾提前悬崖勒马。
每次出门,不管去哪里,总是习惯性的先向右走。
许多年了。有些是懂得,有些事依旧不懂。或许。懂得了就是失落了。就这样,他开始害怕去懂更多的事,害怕人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失落一切。也就开始习惯性地说“那时。那时。”,那时,真像是个烙印,怎么洗也洗不去。陈升 
在无数个失眠的晚上,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的闭上眼睛,安静的想念一个人,想念一张脸。
银总是笑着的,习惯性的嘴角向上挑,弯出神经质的弧度,乱菊有时会和银并肩站着,就扭头定定的盯着银的脸出神,她想不明白,银在想什么,银会有些惊讶的回头,依旧是笑着的,眯起的眼像一只慵懒的猫,随性又危险。
一日,我习惯性淡定地继续偷窥这厮在东海洗澡,却无意间不淡定地了解到了“男女有别”四字中的别字,是指男子和女子身体有本质的区别,是以没耐住寂寞,多瞅了几眼。伊雪枫叶 

汉字详情

[xi]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N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SIM
四角: 171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3) 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4)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5) 通晓,熟悉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6)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7) 学习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9)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10)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11) 训练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12)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13) 习染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名词

(1) 习性;习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3) 亲信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4)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副词

(1)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英文翻译

practice; flapping w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

guàn [guan]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XF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WJO
四角: 970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贯声。本义:习惯,惯常) 同本义

惯,习也。——《尔雅》

譬如田猎,射御惯,则能获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宋书·宗悫传》

但是她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回忆我的母亲》

(2) 又如:惯熟(因经常做某事而动作熟练;因经常见面而熟悉习惯);惯历(惯常经过,不止一次经过);惯经(习惯,惯常所经历的);惯有(常有,习惯所具有)

动词

(1) 纵容;迁就

别把孩子给惯坏了

(2) 又如:惯宠(宠爱纵容)

(3) 用同“贯”。通;穿 。如:惯串(穿过)

英文翻译

habit, custom; habitually, usua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n3

宋本广韵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