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

xí kǎn [ xi kan]
繁体 習坎
注音 ㄒ一ˊ ㄎㄢˇ

词语释义

《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词语解释

  1. 《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高亨 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晋书·殷仲堪传》:“是以 李势 初平,割此三郡配隶 益州 ,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美中流之衝要,因习坎以守固。”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盖设嶮象存於习坎,而趋时患在於用常。”

  2. 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遂来 长安 里,时卦转习坎。”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
《晋书·殷仲堪传》:“是以李势初平,割此三郡配隶益州,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
南朝梁张缵《南征赋》:“美中流之衝要,因习坎以守固。”
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盖设嶮象存於习坎,而趋时患在於用常。”

⒉ 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遂来长安里,时卦转习坎。”

习坎的网络释义

习坎

  • “习坎”一词为学术用语,“坎”作坎坷困难解,“习”乃学习之意,“习坎”即从困难中学习并成长,主动吸收知识,迎接挑战。享受困难带来的磨砺从而让自己更强。习坎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N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SIM
    四角: 171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3) 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4)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5) 通晓,熟悉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6)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7) 学习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9)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10)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11) 训练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12)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13) 习染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名词

    (1) 习性;习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3) 亲信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4)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副词

    (1)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英文翻译

    practice; flapping w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

    kǎn [ka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QWY
    姓名学:
    仓颉: GNO
    四角: 471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欠声。本义:坑,穴)

    (2) 同本义

    坎,陷也。——《说文》

    坎者,陷也。——《易·序卦》

    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钁其城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凿地为坎。——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坎儿(道路不平。喻指麻烦,变故);坎止(遇险难而止);坎阱(陷阱);坎深(深渊);坎傺(住在土窟里)

    (4) 墓穴;墓坑

    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5) 通过自然的过程或用人工办法形成或堆成的土堤或土埂 。如:土坎儿;田坎儿

    (6) 八卦之一,代表水

    习坎,重险也。——《易·习坎》

    (7) 又如:坎离(八卦中的水和火);坎德(谦虚之德。《周易》以坎属水,水就下处卑下之地。故有此称谓)

    (8) 光学名词。坎德拉的简称

    动词

    (1) 掘坑,挖洞

    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新唐书·吴少诚传》

    (2) 又如:坎坛(古代挖地为坎,垒木为坛)。又指掘墓穴

    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叶荣茂,然始坎而痉之。——《周书》

    (3) 陷;陷落

    坎,陷也。——《易·说卦》

    (4) 又如:坎陷(塌陷)

    (5) 扣;戴

    随把网巾摘下,坎了浩然巾,穿了狐白皮袄,出去接待。——《醒世姻缘传》

    (6) 忧,恨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刘向《九叹·离世》

    (7) 又如:坎毒(愤恨);坎愁帽(犯愁,担忧);坎上愁帽(犯愁)

    英文翻译

    pit, hole; snare, trap; crisis

    方言集汇

    ◎ 粤语:ham1 ham2
    ◎ 客家话:[梅县腔] kam5 [东莞腔] kam3 [客英字典] kam3 [陆丰腔] kam3 [客语拼音字汇] kam1 [海陆丰腔] kam5 kam3 [台湾四县腔] kam5 kam3 [宝安腔] kam3 kam1
    ◎ 潮州话:戈庵2(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感上聲開口一等khomx/qoomkʰ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