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舆

shèng yú [sheng yu]
繁体 乘輿
注音 ㄔㄥˊ ㄩˊ

词语释义

乘舆 shèngyú

(1) 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horse carriage and utensils of an emperor

(2) 借指帝王

迎乘舆,公之职也
emperor

(3) 泛指车马

特听乘舆到坐
horse carriag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乘轝 chénɡyú”。坐车子。

《吕氏春秋·不屈》:“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
《晋书·王忱传》:“玄尝诣忱,通人未出,乘轝直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

⒉ 亦作“乘轝 shèngyú”。 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

《孟子·梁惠王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
汉贾谊《新书·等齐》:“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荡水》:“惠帝征成都王颖 ……乘舆顿地,帝伤三矢。”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营室主夫宗庙,乘舆备乎冕裘。”

⒊ 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汉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
后用作皇帝的代称。 《史记·封禅书》:“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
汉蔡邕《独断》上:“天子至尊,不敢渫瀆言之,故託之於乘舆……或谓之车驾。”
《新唐书·段秀实传》:“公本以忠义闻天下,今变起苍卒,当諭众以祸福,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
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以今事言之,吾所以忍割地弃民者,为保都畿,安乘舆也。”

⒋ 泛指车马。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託乘舆,坐致千里。”
《南史·范泰传》:“﹝范泰﹞有脚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

⒌ 战车。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武王伐殷 ……乘舆三百,乘甲三千。”

乘舆的国语词典

天子乘坐的车子。亦借指天子。

乘舆的网络释义

乘舆

  • 乘舆,汉语词汇。
  • 拼音:shèng yú
  • 释义:1、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2、泛指皇帝用的器物。3、泛指车马。4、战车。
  • 《吕氏春秋·不屈》:“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晋书·王忱传》:“玄尝诣忱,通人未出,乘轝直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
  • 乘舆造句

    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使嬖人徐文景造辇及乘舆御物;上尝幸东宫,匆匆不暇藏辇,文景乃以佛像内辇中,故上不疑。
    诸公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乘舆摇荡,卓前来迎驾,并非造反,为什么反要禁阻呢?
    金根车虽起自秦造,即殷之遗制,今之乘舆五辂,是其象也,华饰典丽,容观庄美。
    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
    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至于匹夫蕞尔,宿诺不亏,既在乘舆,二三其德。
    翰林学士承旨杜让能宿直禁中,闻之,步追乘舆,出城十馀里,得人所遗马,无羁勒,解带系颈而乘之,独追及上于宝鸡。
    厥后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胡降者数万人,皆得赏厚赏,衣食仰给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以澹之。
    继任皇帝原来也是一位英主,却受他历代先皇之累,恐要身逢惨劫,弄得唐室中衰,乘舆播迁的地步。
    及哥舒翰出师,凡不数日,乘舆迁幸,朝廷陷没,百僚系颈,妃主被戮,兵满天下,毒流四海,皆国忠之召祸也。
    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
    僧人怀义得幸之后,更是骄贵非常,致尊王位,出入俱乘舆马,凡当朝臣子,皆葡匐道途,卑躬尽礼。
    我带兵来这里是要迎接的缘故,歧王若能帮帮我,真是求之不得啊。
    此时有一班三学生,平日痛恨贾似道蠹国殃民,却无法以除他,今见圣上要他筹策,便乘势奏道“势危至此,不可终日,若再迟延,恐寇氛有警乘舆。
    国忠挠败国经,构兴祸乱,使黎元涂炭,乘舆播越,此而不诛,患难未已。
    令荔将家口人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公本以忠义著闻天下,今泾军以犒赐不丰,遽有披猩,使乘舆播越。
    息道龙昔事诞,见诞在石头城修乘舆法物,习唱警跸。

    汉字详情

    chéng,shèng [cheng,sheng]
    部首: 103
    笔画: 10
    五笔: TU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P
    四角: 20901

    详细解释

    chéng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2) 同本义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却叔虎将乘城。——《国语·晋语一》

    淮阴侯复乘之。——《史记·高帝纪》

    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3) 又如:乘槎(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顶)

    (4) 骑;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5) 又如:乘车;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后用以比喻避世)

    (6) 驱马驾车;驾驭

    服牛乘马。——《易·系辞下》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7) 又如:乘驭(驱使车马行进;驱使;役使);乘云(驾云;驭云);乘马(驾马,用马驾车)

    (8) 趁着;利用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汉· 贾谊《治安策》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 苏轼《留侯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9) 又如:乘衅(乘机;趁空子);乘闲(趁着空闲);乘空(趁着空闲);乘胜(趁着胜利的形势)

    (10) 凭持;依仗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正(依据正道);乘利(凭借有利的形势)

    (12) 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至于 泰安。—— 清· 姚鼐《登泰山记》

    (13) 交错(出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4) 算术中用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如:8乘以7得56

    名词

    (1) 算术中的乘法运算,亦指乘法的运算方法 。如:加减乘除

    (2) 佛教的教义 。如:大乘,小乘

    (3) 另见 shèng

    shèng

    名词

    (1) 用以指车兵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左传》

    (2)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晋之《乘》, 楚之《梼杌》, 鲁之《春秋》,一也。——《孟子》

    (3) 又如:乘籍(史书)

    量词

    (1) 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乘处(四个同处);乘壶(四个壶);乘禽(成双而群居的鸟)

    (3) 用以计算车子

    公车千乘。——《诗·鲁颂·閟宫》

    驾我乘马。——《诗·陈风·株林》

    晋师乘和。——《左传·成公十二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 梁。——《战国策·齐策》

    (4) 又如:乘丘(形同马车的土丘);乘白(古代指战车和军旗);乘车(安车;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乘马(四匹马拉的车);乘传(古代驿站用的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乘广(春秋时楚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乘路(即王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车)

    (5) 用以计算马。四匹

    路车乘马。——《诗·小雅·采菽》

    乘马在厩。——《诗·小雅·鸳鸯》

    陈文子有马十乘。——《论语》。 刘宝楠正义:“一乘是四匹马。”

    (6) 又如:乘黄(四匹黄色的马);乘黄朱(四匹黄毛朱鬃的马);乘鸨(四匹黑白杂毛的马)

    (7) 用以计算船只

    舫千余乘。——《宋书》

    (8) 用以计算田地、区域的单位,犹丘

    (9) 用以计算轿子、梯子等

    一乘素轿,将二姐儿抬来。——《红楼梦》

    (10) 军赋的计算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军赋叫乘(包括战车、甲士和步卒)

    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左传》

    (11) 另见 chéng

    英文翻译

    ride, ascend; avail oneself of; numerary adjunct for vehicles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sing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sin4 sin4 [梅县腔] shin1 shin5 [陆丰腔] shin5 [客英字典] shin2 shin5 [东莞腔] sin2 [海陆丰腔] shin1 shin2 shin5 [宝安腔] sin1 sin2 | sin3 sin5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en1 sen2 sen5
    ◎ 潮州话:sêng5 sêng6 (sêng sẽ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食陵平聲開口三等zsjing/djongdʑʰĭəŋ
    [yu]
    部首: 609
    笔画: 14
    五笔: WFLW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KC
    四角: 77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舁( )声。本义:车厢)

    (2) 同本义

    舆,车舆也。——《说文》。按,车中受物之处。

    舆人为车。——《考工记》

    木材…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潜夫论》

    (3) 车辆,尤指马车

    困于金舆。——《易·困》

    今乘舆已驾矣。——《孟子》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老子》

    (4) 又如:舆士(车夫);舆服(车子和衣冠的总称);舆几(车子与几案);舆马(车马);舆轮(车轮);舆骑(车骑);舆帅(主管兵车的官吏);舆薪(车子、柴木等大东西。喻指显而易见的东西)

    (5) 轿子 。如:肩舆;彩舆;舆士(轿夫);舆夫(轿夫)

    (6) 贱官,仆役 。如:舆隶(贱役,奴仆);舆皂(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用以泛称贱役;贱吏)

    (7) 古地名 。汉置,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郡,南朝宋并入江都县。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西

    形容词

    (1) 大众

    舆,多也。——《广雅》

    皂臣舆。——《左传·昭公七年》。服注:“众也。”

    (2) 又如:舆情不洽(众人反映不好);舆议咸冤(众人都认为冤枉);舆望(众望)

    动词

    (1) 通“舁”。共同抬

    遂舆机而往。——《礼记·曾子问》

    舆豭从之。——《左传·哀公十五年》

    (2) 又如:舆机(置尸于机上抬之。机,抬尸之床。用指出殡)

    (3) 运载 。如:舆粮(运载粮食)

    (4) 指载柩车 。如:舆榇(用车拉着棺材。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舆尸(以车运尸);舆棺(载棺以随,以示决死)

    (5) 乘坐

    舆轿而隃岭。——《汉书·严助传》

    英文翻译

    cart, palanquin, sedan c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