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善荐贤

jǔ shàn jiàn xián [ ju shan jian xian]
繁体 舉善薦賢
注音 ㄐㄨˇ ㄕㄢˋ ㄐ一ㄢˋ ㄒ一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成语用法

举善荐贤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举善荐贤的网络释义

举善荐贤

  • 举善荐贤,读音是jǔ shàn jiàn xián,成语,意思是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汉字详情

    [ju]
    部首: 108
    笔画: 9
    五笔: IW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CQ
    四角: 905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 )声。本义:双手托物)

    (2) 同本义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4) 拿起;提起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6) 飞,飞起;飘动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7)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

    (8) 升起;耸起

    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

    中江举帆。——《资治通鉴》

    (9) 仰起;抬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10) 又如:举眼无亲(人地生疏,孤单无依);举手加额(把手举上额头敬礼)

    (11) 发问;动问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

    (12) 推荐;选用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襄公三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

    (13) 又如:举孝廉(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举保(推荐,举荐);举主(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

    (14) 提出;列举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5) 又如:举似(指点,告诉);举案(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举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陈(列举陈述);举驳(提出理由,予以驳回);举类(举例)

    (16) 兴起;发动

    举事必循法。——《吕氏春秋·察今》

    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并举而争起。——《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举大事(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举大计(举大事)

    (18) 施行;办理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9) 攻克;占领

    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西举巴蜀。—— 汉· 贾谊《过秦论》

    戊卒叫,函谷举。—— 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且秦举 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汉书》

    (20) 成就;成功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

    (21) 参加科举考试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岛初赴举。——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乙先得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举乡试。——《明史》

    (22) 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23) 指摘;检举 。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

    (24) 抚养;生育 。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

    (25) 放;发 。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

    (26) 点燃 。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

    (27) 取;拾取

    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

    (28) 借贷 。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

    (29) 攀援

    木熙者,举梧槚。——《淮南子》

    (30) 张开 。如:举口(开口,张口)

    (31) 带动;率领 。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

    (32) 耸立,突起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

    (33) 成立,站得住脚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晋· 陆机《文赋》

    (34) 记录;登记

    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

    (35) 谈论;称引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唐· 韩愈《原道》

    (36) 赞许;表彰 。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

    (37) 复兴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礼记》

    (38) 祭祀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

    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礼记》

    (39) 没收

    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40) 吃丰盛的饮食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周礼》

    (41) 轻手诊脉

    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

    (42) 总括 。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名词

    (1) 言行;举动 。如:举止失措(举动失常);举指(犹举止,行动);举趾(指举动);举休(举止;举动);举以丧名(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

    (2) 科举考试 。如:举监(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举场(科举考场);举选(指科举)

    (3) 举人的简称 。如:中了举了

    (4) 榉柳

    (5) 肺脊;骨体正脊

    佐食受牢举如傧。——《仪礼》

    (6) 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7) 姓

    量词

    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形容词

    (1) 全

    举家锦衣玉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举门(满门,全家);举时(举世);举族(全族)

    副词

    皆,都

    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杀人如不能举。——《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raise, lift up; recommen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2

    宋本广韵

    shàn [shan]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UDU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GT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2) 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3)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4) 好;美好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6) 善良;好心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7)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8) 慈善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 韩愈《原毁》

    (9)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10) 表示应诺。对,好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慎重 。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12) 高明,工巧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13)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14)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15)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动词

    (1) 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3) 通“缮”。修治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4)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5) 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6) 喜爱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7) 认为好

    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8) 赞许

    使孔子欲表善 颜渊。—— 王充《论衡》

    (9)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10) 友好,亲善

    余宗老涂山,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 史公云。——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善气迎人

    名词

    (1) 好人;好事;好处

    存抚良善。——宋· 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 姓

    副词

    (1) 好好地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2) 多;常;易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英文翻译

    good, virtuous, charitable, kin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n5 [梅县腔] shan5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hen5 shan5 shan3 [台湾四县腔] se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宝安腔] sen3 [沙头角腔] sien5 [海陆丰腔] sh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常演仙A開上聲開口三等仙Azjenx/zjeenʑĭɛn
    jiàn [jian]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DHB
    五行:
    吉凶:
    仓颉: TKLD
    四角: 4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草,存声。本义:草垫子) 同本义

    荐,薦席也。——《说文》。按,凡亲地者谓之筵,加于筵者谓之席。席即因也,重于筵也。

    副词

    (1) 再;又;接连

    荐,再也。——《尔雅》

    荐,重也。——《小尔雅》

    晋荐饥。——《左传·僖公十三年》

    以荐食上国。——《左传·定公四年》

    饥馑荐降。——《国语·鲁语上》

    (2) 又如:荐仍(接连而来);荐更(反复经历);荐臻(荐蓁。接连地来到;一再遇到);荐饥(连年灾荒;连续灾荒)

    名词

    (1) 同本义

    薦,黍蓬。——《尔雅》。按,蒿类也,或以为野茭。

    麋鹿食荐。——《庄子·齐物论》。崔注:“甘草也。”

    (2) 又如:荐草(茂盛的牧草)

    (3) 细草

    薦草多衍。——《管子·八观》。注:“茂草也。”

    其民不衣而褐薦。——《素问·异法方宜论》。注:“谓细草也。”

    北胡随畜薦居。——《汉书·终军传》

    (4) 又如:荐居(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

    (5) 假借为荐。草垫子

    薦,席也。——《广雅》

    (6) 又如:草荐;荐席(垫席);荐蒋(垫席);荐藉(草席)

    动词

    (1) 介绍进献人才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孟子·万章上》

    中外交荐。——清· 张廷玉《明史》

    徐公 致靖荐。——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荐本(官吏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奏本);荐辟(举荐);荐书(推荐信);荐士(推荐有才德的人)

    (3) 进;进献

    未遑荐璧。——《梁书·袁昂传》

    (4) 又如:荐酒;荐璧(进献璧玉);荐贿(奉献财物)

    (5) 衬,垫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贾谊《吊屈原赋》

    (6) 又如:荐居(垫草而居)

    (7) 包裹

    韦恕荐轮,第中游戏。——汉· 荀悦《汉纪》

    (8) 无酒肉作贡品的祭祀,素祭

    (9) 如:荐新(果菜米谷刚熟,先到神主先人前设供祭祀);荐享(祭献;祭祀);荐奠(祭奠。祭祀的仪式,即向鬼神敬献祭品);荐羞(奉献的祭品);荐享(进献祭品祭祀)

    (10) 指请和尚道士念经拜忏以超度亡灵 。如:荐亡(为死者念经或做佛事,使其亡灵早日脱难超升);荐度(念经或做佛事,使亡灵脱难超升);荐悼(作佛事悼念死者)

    (11) 铺陈

    君荐虎皮道旁。——宋· 叶适《毛积夫墓志铭》

    (12) 执;举起 。如:荐刀(举刀;执刀)

    英文翻译

    repeat, reoccur; recomm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 潮州话:之因3 [潮阳]之嫣3 ,zing3(chìng) [揭阳]zêng3(chèng) [潮阳]ziang3(chià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二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在甸先開去聲開口四等zenh/dzenndzʰien
    xián [xian]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JC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EBO
    四角: 278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 有德行;多才能

    贤,多才也。——《说文》

    以财分人之谓贤。——《庄子·徐无鬼》

    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

    闲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贤声远达(好的名声远扬四处);贤歌(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贤才(德才并美之人);时贤(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

    (4) 对人的敬称

    凡与人言……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

    分明是如贤所教,但是小生自小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新编五代史评话》

    (5) 又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姪的敬称);贤弟;贤甥

    (6) 良,美善

    东家有贤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非不贤也。——《吕氏春秋·察今》

    (7) 又如:贤否(好的与坏的);贤妻(贤淑的妻子);贤慧(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

    (8) 艰难;劳苦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小雅·北山》

    名词

    (1) 有才德的人;人才

    三曰进贤。——《周礼·太宰》。注:“有善行也。”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唐贤今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尊贤而重士(贤,形容词作名词用,贤人)。——汉· 贾谊《过秦论》

    思贤如渴。——《三国志》

    (2) 又如:贤圣(圣贤);前贤(有才德的前辈);先贤(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圣贤(圣人和贤人)

    (3) 人的贤能

    其贤不及孔子。——唐· 韩愈《师说》

    动词

    (1) 胜过,超过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赵策》

    贤于己者。——清· 刘开《问说》

    (2) 尊重;崇尚

    子夏说:“贤贤易色”。——《老残游记》

    (3) 又如:贤贤易色(学习贤美的品德来改变好色之心)

    英文翻译

    virtuous, worthy, good; 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