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zhōng guó bǎn mǎ xiē ěr jì huá [zhong guo ban ma xie er ji hua]
国学 宋词

词语释义

2009年7月,中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在应对当前出口颓势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希望通过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来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计划因与美国60多年前的“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被市场视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词语解释

提出背景

1.jpg

2009年7月,中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在应对当前出口颓势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希望通过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来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计划因与美国60多年前的“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被市场视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它是二战后美国旨在针对欧洲国家战后重建。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通过大量输出过剩产能,不仅让欧洲四年内恢复至二战前水平,而且将美国经济从谷底带入了十多年的繁荣;日本也通过输出夕阳、过剩产业的产能,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效法美日经验。

和当时的美国一样,现在的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和相当数量的过剩产能。已不再适用“优质低价”出口战略的中国因为上述两大优势而让翻版“马歇尔计划”顺理成章。该计划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消化过剩的产能,还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减少外汇储备、规避中长期美元贬值风险。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官方表述为: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宣布中国愿意向友好国家提供国家贷款用于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可借助现有的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1] 。从整体来看是建立在“一带一路”规划基础上,现阶段主要面向东盟、中亚等地区。[2] 尽管“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只是坊间的提法,但在国家层面,“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相关策略均已经实质性启动,未来势必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目前最重要的战略规划,被认为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势必在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意味西部开放开发,区域合作,同时,也是起到稳定新疆、反恐、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和东线围堵的作用。实施上,以高铁为主带动中国基建及相关行业走出去。不仅能消化过剩产能,同时能在提高自身外汇资产收益率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具备经济合作捆绑、能源和地缘安全意义,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强化等战略问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则是新型贸易之路,符合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一方面,美国正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另一方面,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老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衰退之际,东盟和中国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可以互利共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为中心,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特别是国内,在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

对于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方面,从地区上看,“一带一路”所覆盖的省份与节点城市范围极广,而实际上受益程度则呈现出差异化。一些重要枢纽城市和行业将明显受益。

除了能源和地缘安全的战略意义外,“一带一路”是中国基建“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包括油气运输、铁路、公路、电力电网、通信以及港口等领域。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联通,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必将蕴生大量商机。

计划进程

2.jpg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如何展开?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成为重要平台。除了”一带一路“,中国也在向非洲和南美洲输出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在宏观层面,中国也在努力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另有6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

2001年,中国政府确定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出海“投资。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2014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国家境外投资政策的改革也卓有成效。不管是发改委《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即9号令,还是商务部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即3号令,都给中国企业赴境外投资松了绑,大幅下方管理权限之余,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和备案流程,以备案制取代了核准制。商务部的3号令更是已经实行了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新兴经济体首度采取明确行动重塑由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11月,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福塔莱萨金砖货币体系和金砖开发银行标志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

主要内容

3.jpg

1、国家用五千亿美元的规模建立“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的基金。其中:一千亿美元或其他外汇规模,三万亿人民币规模。平台载体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即亚投行)。

2、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宣布中国愿意向友好国家提供国家贷款用于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可借助现有的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3、贷款主要是商业性的,但利息比一般商业贷款低。中国政府只要求获得扣除风险之后的利息高于美国国债。少量贷款可以是无偿的。

4、借款国政府是借款人,自愿申请项目贷款并履行还本付息义务。

5、项目建设和采购要在中国企业中进行。

相关影响

4.jpg

借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与西欧国家双赢的先例,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将提升境外直接投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破除贸易壁垒,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成为对全亚洲的资本输出平台,具有资本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的中国,将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2014 年10月24 日,中国为首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中国向全亚洲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建立国际间投资银行是中国学习当年的美国,通过供应商融资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外汇资产的收益率,另一方面,通过给新兴市场提供资金拉动其增长,从而带动自身过剩产能的消化,成为了“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现实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将助推中国走出去战略。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作为货币发行保证金的外汇储备释放出来,成为可以动用的一种战略性资产,成为中国实行资本输出战略的重要保障。

“一带一路”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1)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具备能源和地缘安全意义(2)“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

主要影响如下:

5.jpg

1、可以使我们的外汇确实得到更有效的使用。从直接的经济效益讲不一定很理想,或者不能导致短期(经济)回升,但经济社会建设的综合力可能无法估量。使我们摆脱了产能过剩问题。

2、很多产能在国内根本没市场,但到那个地方恰恰有市场。培养了一个消费市场,世界经济竞争很重要的是掌控市场,掌控产业链,产业链与市场有很密切的关系。能主动性的让人民币“走出去”。如果金融能带动走出去,进行培育市场,企业“走出去”就容易得多了。

3、从长远考虑,能让我们赢得更庞大的市场,培育更多互信互利的市场,就会减少很多外贸摩擦。

在APEC会议和一带一路规划的双重推动下,“一带一路”相关产业和企业,支持相关规划项目将落地,相关项目也将一一兑现。亚太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据机构测算,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潜在空间巨大。国内工程机械等设备企业,迎来拓展海外市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局面。[3]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是中国有过剩产能和过剩外汇资产,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国家(EME)和欠发达国家(LDC)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发达国家由于自身陷入主权债务的泥潭无法拉动全球增长,于是,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成为了一个一石双鸟的战略。而近期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等为标志,中国资本输出战略越发清晰,“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已经能够看见端倪。

 


汉字详情

zhōng,zhòng [zhong]
部首: 101
笔画: 4
五笔: KH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zhōng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4) 又如: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5) 内,里面。与“外”相对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7) 半;中途;半中腰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8)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9)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11)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12)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13) 内心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14)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15) 中国的简称 。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16)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如:中外皆宜

(17) 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18) 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9) 又如:中见(见证人)

(20) 姓

形容词

(1) 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3) 〈方〉∶成,行,好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中不中

(5) 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6) 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7) 不偏不倚,正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8) 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9) 另见 zhòng

zhòng

动词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中其茎。——《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3) 受到;遭到

欲中守法。——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说岳全传》

(4) 又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5) 造谣;中伤

好事者未尝不中。——《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史记》

(6) 又如: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7) 合于;符合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9) 考取;录取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11) 得到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沙汀《丁跛公》

(12) 又如:中失(得失)

形容词

(1) 满,充满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汉书》

(2) 又如:中寿(寿满)

(3) 通“仲”。位居第二的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4) 又如: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5) 另见 zhōng

英文翻译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z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zhung1 zhung5 dung1 [宝安腔] zung1 | zung5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zung1 zung4 [客英字典] zhung1 zhung5 [东莞腔] zung1 zung5 [沙头角腔] zung1 zung5 [陆丰腔] zhung1 zhung5 [海陆丰腔] zhung1 dung1 zhung5 [台湾四县腔] zung1 dung1 zung5 [梅县腔] zung5
◎ 潮州话:dong1 dang1 dong3【潮阳】diong1. ~ .di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ţĭuŋtriung/tiung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bǎn [ban]
部首: 423
笔画: 8
五笔: THGC
五行:
吉凶:
仓颉: LLHE
四角: 220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片,反声。“片”( piàn),意思是破开的木片或草片。从“片”的字大都与木板有关。本义:筑墙的夹板)

(2) 同本义

版,判也。——《说文》。按,判木也。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五板(版)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

缩版以载。——《诗·大雅·绵》

(3) 又指版筑的土墙

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4) 又如:版筑

(5) 供建筑或其他使用的木板。后作“板” 。如:版障(木板制的屏风);版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

(6) 牍。古时书写用的木简,后也指书籍

修业不息版。——《管子·宙合》。注:“牍也。”

送版使王书之。——《世说新语》

(7) 又如:版牍(古代书写用的薄木片)

(8) 名册;户籍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注:户籍也。”

掌群臣之版。——《周礼司士》。注:“名籍也。”

嗟哉生计一如此,廖入王民版籍论。——梅尧臣《小村》

(9) 又如:版曹(户部的别称。以掌管版籍得名)

(10) 国家的图籍

式负版者。——《论语》。郑注:“谓邦国籍也。”

凡五部,咸入版籍。——《辽史》

(11) 朝笏,即手板。古代官吏上朝用的笏

投版弃官而去。——《后汉书·范滂传》

(12) 又如:版谒(持名帖进见)

(13)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用木板、石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 。如:制版;版子(用以印刷书刊的底板)

(14) 印刷物印行的次数 。如:初版;重版书

(15) 报纸的一面 。如:头版新闻;社论版;娱乐版

动词

(1) 授职;任命

华版为 秦州刺史。—— 房玄龄《晋书》

(2) 又如:版檄(任命官员的文书);版职(以白版形式授予的职务或封号)

量词

(1) 古代墙计量单位

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史记·赵世家》

(2) 又如:一版长一丈,或八尺,或六尺,高二尺

英文翻译

printing blocks; ed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an3 [东莞腔] ban3 [沙头角腔] ban3 [宝安腔] ban3 [海陆丰腔] ban3 [梅县腔] ban3 [陆丰腔] ban3 [客语拼音字汇] ban3 [客英字典] ban3
◎ 潮州话:bang2 旧读:ban2 ,boiⁿ2 [揭阳、潮阳]baiⁿ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五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布綰刪開上聲開口二等pranx/peaanpan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xiē [xie]
部首: 427
笔画: 13
五笔: JQWW
五行:
仓颉: AVNO
四角: 677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曷( )声。歇息与出气有关,故从“欠”。本义:休息)

(2) 同本义(侧重于放松身体的紧张状态以消除疲劳)

歇,息也。——《说文》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红楼梦》

(3) 又如:歇泊(休息);歇子(小歇;稍憩);歇午(歇中,歇晌。皆指午间休息);歇夏(歇伏,伏天休息);歇晚(晚上休息);歇热(乘凉)

(4) 停止,中止活动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要歇业的店铺,暂时不准歇。——茅盾《动摇》

(5) 又如:歇令(停止,住手);歇浪(关掉;打烊)

(6) 睡眠,躺下来休息 。如:他在朋友家里歇了一夜

(7) 留宿 。在旅店等处住宿

张主管闲坐半晌,安排歇宿。——《京本通俗小说》

(8) 又如:歇家(旅舍;住宿处;兼搞跑腿、牵线的客店;客店主人);歇卧(睡觉,过夜);歇店(住客店;客店)

(9) 竭,尽,到了尽头

难未歇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李贺《伤心行》

(10) 又如:歇绝(消失);歇微(衰退消失);歇灭(息灭,消失);歇落 (消失)

(11) 凋零,花、木、草枯萎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12) 气味散发;消散

歇,气越泄。——《说文》

名词

曾经

我屋里家主婆从来勿曾说歇,耐倒要管起我来哉。——《海上花列传》

量词

(1) 表示动作次数,相当于“番”、“次”

又嘱咐两三歇。——《西厢记诸宫调》

(2) 表示一段时间,相当于“一会儿”

老身直去县前那家有好酒,买一瓶来,有好歇儿担阁。——《水浒传》

好半歇到岸。——《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

(3) 又如:歇歇(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歇子(一会儿)

英文翻译

rest, stop, lodge

方言集汇

◎ 粤语:hit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et7 [宝安腔] ket7 het7 [梅县腔] het8 hi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沙头角腔] het7 [台湾四县腔] hiet7
◎ 潮州话:h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謁月開入聲開口三等xĭɐthiat/xiat
ěr [er]
部首: 338
笔画: 5
五笔: Q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F
四角: 279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2) 同本义

(3) 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4) 又如:丽尔(华丽的样子)

(5) 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6) 又如:尔者(近来);尔语(凑向跟前说话)

(7) 浅近

代词

(1) 第二人称代词

(2) 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4) 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5) 那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6) 又如:尔俸尔禄(那些俸禄。尔:其,那);尔语(那样言语);尔时(那时,彼时)

(7) 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 陶渊明《饮酒》

(8) 如:尔夕(今夕,这个晚上);尔日(当天,这天);尔为(这样,如此)

(9) 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10) 又如:果尔;乃尔;尔馨(六朝时语词。即如此);尔为(如此);尔许(若此,如许。尔,此也。许,助辞);不尔;云尔

助词

(1)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 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应诺声。相当于“是” 。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

英文翻译

you; that, those;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i1 ni3 [客英字典] ni3 [东莞腔] ngi3 [梅县腔] ni3 [海陆丰腔] ni1 n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兒氏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njex/reenʑĭe
[ji]
部首: 226
笔画: 4
五笔: Y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J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 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2) 同本义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 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4) 计较;关心于

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5)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6) 商议;谋划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

长安君计短。

计之曰。——唐· 柳宗元《三戒》

(7)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8) 考察;审核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9) 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名词

(1) 算法;算术 。如:计历(算历)

(2) 计簿 。如:计筹(计簿。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3) 呈送计簿的官吏 。如:计节(计吏所持的符节);计车(计吏所乘的车)

(4) 计策;计谋

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

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

吾计已决。——汉· 刘向《列女传》

计无所出。——晋· 干宝《搜神记》

何以为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

(6)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 。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

(7) 生计,谋生手段 。如:家计

(8)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如:国计民生

(9) 姓

英文翻译

plan, plot; strategem; scheme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潮州话:goi3

宋本广韵

huá,huà [hua,hua]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AJH
吉凶:
仓颉: ILN
四角: 52000

详细解释

huá

动词

(1) 以桨拨水使船前进 。如:划行(拨桨行船);划船运动(水上运动之一)

(2) 合算 。如:划得来(合算,值得);划不来(不合算,不值得)

(3) 指二人伸指猜拳行酒。也作“豁拳” 。如:划拳

名词

划子,小船 。如:划揪(船桨);划子船(小船);划木(小木船)

动词

(1) 用尖利物把东西割开 。如:划上消息(闩上扣键);划玻璃;手上划了一个口子

(2) 摩擦;抹拭 。如:划火柴;用筷子把掉在桌上的菜划去

(3)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会意。从画(划分),从刀。“画”亦兼表读音。本义:割开,分开。按:“划”和“劃”古代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划”,读作 huá,是个从戈、从刀的形声字,意思是“拔水前进”,如“划舟”、“划桨”等。而“割开”、“分开”等意义古代都写作劃,不写作“划”。现在“劃”简化为“划”)

(2) 划分

划,锥刀曰划。——《说文》

划,锥刀刻。——《广韵》

(3) 又如:划指(比划);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划成分;划界

(4) 拨给。把款项或账目从一个单位或户头转到另一单位或户头 。如:划拨清算(即转账结算。也称非转账结算);划款

(5) 筹谋。同“画” 。如:出谋划策;筹划

(6)  画或绘 。如:划线;划一条线

名词

同“画” 。汉字的一笔。尤指一横

副词

忽然 。如:划然(忽然;突然)

(1) 形容水声、风声等。如:划然(象声形容词);划划(象声词)

(2) 另见 huá

英文翻译

to row or paddle boat; to scratch

方言集汇

◎ 粤语:waa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ak8 [海陆丰腔] fa2 pa2 go5 [梅县腔] fa2 [宝安腔] fa2 pa2 wa1 fa1 | wak8 [客语拼音字汇] va1 [台湾四县腔] fa2 pa2 go5
◎ 潮州话:hua1 go3 (hua kò) uêh8 (uê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戸花麻二合平聲合口二等ghrua/h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