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毕业生薪酬排行榜2015

zhōng guó bì yè shēng xīn chóu pái háng bǎng [zhong guo bi ye sheng xin chou pai hang bang]
国学 楚辞

词语释义

日前,(中国)研究院制作了《2015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发布了本科毕业生薪水最高的100所高校。赶紧来看看有没你的学校。

词语解释

标准排名(中国)研究院基于专业求职网站iPIN.com上全国620所本科院校的数据,制作了《2015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找出了本科毕业生薪水最高的100所大学(“百强榜”)。

排行榜前十

百强榜中的前十名分别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从学校所在地来看,前十名中一半位于北京,一半地处上海。

一共有20个城市的100所大学上榜,68所大学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北京高校有40所、上海21所、广州6所、深圳1所。另外还有南京、杭州、天津、西安、武汉、成都、大连、哈尔滨、长沙、合肥、重庆、厦门、汕头、南昌、长春和张家口的大学上榜。百强大学中毕业生就业地基本都在北上广深,只有29所大学的一线城市就业率低于50%。

我们的统计显示,毕业取得高薪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大学是否是一本以上名校;二是大学所在城市是否是一二线城市;三是所学的专业是否是热门的高薪就业专业。因此,在大学生满街跑的时代,要想拿高薪,高考填报志愿是门艺术,榜单中的高校可以作为参考哦。

——先看看百强榜,有没有你所读的大学?

详细排行榜

选学校的建议

1、要想毕业薪酬高,依然要读名校和重点大学

上榜的100所院校中,只有14所为二本院校!这意味着要想未来薪酬高,在报考大学时依然要选择一本以上的大学,尤其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百强榜中的前十名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这些都是响当当的中国名校。

2、读不了名校,至少要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读大学

共有20个城市的100所大学上榜,68所大学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北京高校有40所,上海高校有21所,广州为6所,深圳为1所。从进入100强的14所二本院校所在地来看,除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和浙江财经大学外,也都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即便是这两所院校,从就业地来看,也都集中在北京、杭州这样的高薪城市。

3、如果去不了一线城市的大学,就一定要选985/211大学

除了一线城市,其余上榜的32所大学所在地城市有南京(5所)、杭州(4所)、天津(3所)、西安(3所)、武汉(2所)、成都(2所)、大连(2所)、哈尔滨(2所)、长沙(2所)、合肥(1所)、重庆(1所)、厦门(1所)、汕头(1所)、南昌(1所)、长春(1所)和张家口(1所)。除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这个特殊样本外,这32所大学绝大部分为985/211大学。说明如果比拼不了读书的城市,所读大学本身的985牌子才是拿高薪的硬道理。

4、工科、财经、语言、艺术等专业性传统强校也易拿高薪

实在不行,要想高薪还能靠所学专业取胜。上榜的100强大学中,除却大学所在地和大学的级别类型,工科、财经、语言、艺术等专业性传统强校也是想毕业后拿高薪报考大学选择的重点之一。100强中,有11所财经院校、7所语言院校、5所艺术院校,这些专业性传统强校中绝大部分并非985或211大学,但都属于这个学科中的佼佼者。


汉字详情

zhōng,zhòng [zhong]
部首: 101
笔画: 4
五笔: KH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zhōng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4) 又如: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5) 内,里面。与“外”相对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7) 半;中途;半中腰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8)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9)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11)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12)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13) 内心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14)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15) 中国的简称 。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16)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如:中外皆宜

(17) 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18) 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9) 又如:中见(见证人)

(20) 姓

形容词

(1) 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3) 〈方〉∶成,行,好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中不中

(5) 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6) 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7) 不偏不倚,正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8) 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9) 另见 zhòng

zhòng

动词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中其茎。——《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3) 受到;遭到

欲中守法。——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说岳全传》

(4) 又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5) 造谣;中伤

好事者未尝不中。——《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史记》

(6) 又如: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7) 合于;符合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9) 考取;录取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11) 得到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沙汀《丁跛公》

(12) 又如:中失(得失)

形容词

(1) 满,充满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汉书》

(2) 又如:中寿(寿满)

(3) 通“仲”。位居第二的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4) 又如: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5) 另见 zhōng

英文翻译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z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zhung1 zhung5 dung1 [宝安腔] zung1 | zung5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zung1 zung4 [客英字典] zhung1 zhung5 [东莞腔] zung1 zung5 [沙头角腔] zung1 zung5 [陆丰腔] zhung1 zhung5 [海陆丰腔] zhung1 dung1 zhung5 [台湾四县腔] zung1 dung1 zung5 [梅县腔] zung5
◎ 潮州话:dong1 dang1 dong3【潮阳】diong1. ~ .di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ţĭuŋtriung/tiung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bi]
部首: 402
笔画: 6
五笔: XX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PJ
四角: 22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2) 同本义

畢,田网也。——《说文》

田守毕弋。——《国语·齐语》。注:“掩雉兔之网。”

其余荷垂天之毕。——《汉书·扬雄传》

耒遭民田之毕。——《论衡·偶会》

(3) 又如:毕戈(毕为捕兽所用之网,戈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4) 毕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八颗。以其形状像毕网得名

(5) 姓

动词

(1) 用毕猎取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小雅·鸳鸯》

(2) 完毕,结束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史记·项羽本纪》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老人语未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公阅毕。——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礼毕;毕婚(完婚);毕世(终其一生);毕老(终其天年);毕事(完事,了事)

(4) 全部使出

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5) 又如:毕气(气数完尽);毕辞(尽所欲言)

副词

(1) 全部,都,统统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责(债)毕收。——《战国策·齐策》

莫不毕集。——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2) 又如:毕备(全都具备;完备);毕恭毕敬(非常恭敬)

英文翻译

end, finish, conclude; completed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 潮州话:波因8 [揭阳]波嫣8 ,big8(pîk) [揭阳]biag8(piâk)

宋本广韵

[ye]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O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XTC
四角: 3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profession, business; GB radical 111

方言集汇

◎ 粤语:jip6

宋本广韵

shēng [sheng]
部首: 516
笔画: 5
五笔: TG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QM
四角: 25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 生育;养育

父母生我。——《诗·小雅·正月》

郑武公娶于 申,曰 武姜,生 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生以驭其福。——《周礼·太宰》。注:“犹养也。”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生聚(繁殖人口,积聚财物);生落(出生);生育率(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生遂(生育);生月(出生的月份);生年(出身;出身以来);生身(出生);生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岁(出生之年支);生诞(出生)

(6) 生存;活。与“死”相对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史记·魏公子列传》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转世 。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11) 〈方〉∶安装

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棺材生好牛头杠,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何典》

(12) 救活,使活

幸先生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燃着,点燃 。如:生炉子;生火

(14) 制造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宋· 苏轼《教战守》

(15) 生产;制作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富何得不蹶?——汉· 贾谊《论积贮疏》

(16) 又如:生货(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名词

(1) 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生力(生命力;气力);生本(生命的根本);生全(保全生命,全身);生次(生命的存在);生聚(生命财产);生类(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

(3) 人的一生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生世(一生;一生一世);生禄(指人的寿限)

(5) 生活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生资(赖以生活的资财);生赖(赖以生活之资,生计);生生(养生;生活)

(7) 指生日 。如:生申(申伯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生甲(生辰);生朝(生辰);生期(生日)

(8) 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9) 生物 。如:生活力(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生植(指生物);生品(生物的品类)

(10) 生计,谋生手段 。如:谋生;生路

(11) 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2) 又如:新型师生关系

(13) 戏剧角色名 。如:老生;武生;小生。元杂剧中也称末

(14) 妓女

呼妓为生,未知始于何时。——徐士銮《宋艳》

(15) 俘虏

每捉生踏伏,沔必在数。——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

(16) 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史记》

(17) 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通“性”。资质;禀赋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书·君陈》。孔颖达疏: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

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辨五地之物生。——《周礼·地官·大司徒》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荀子·富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9) 姓

形容词

(1) 天生,生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3) 生的,未煮熟的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生菜;生鱼,生肉;生吞(未经煮熟即吞下去)。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如:生铁;生石膏;生金(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生眼布(未染的细布)

(5) 新鲜的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新唐书·后妃传》

(6) 又如:生鲜(鲜活);生卉(鲜草);生肉(鲜肉);生花(鲜花)

(7) 未开垦种植的(土地) 。如:生田(未开垦的荒地)

(8) 生疏

自别城中礼数生。——王建《村居即事》

(9) 又如:生人;生手;生帐子货(陌生人);生客(陌生的客人)

(10) 具有活力的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宋史》

副词

(1) 机械地,无意识地 。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2) 很、甚、极其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3)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

英文翻译

life, living, lifetime; bir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ng1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ang1 sien1 [梅县腔] sang1 sen1 sien1 [沙头角腔] sang1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陆丰腔] sang1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ang1 sien1 [宝安腔] sang1 | sen1
◎ 潮州话:思楹1 徐楹1 思英1 ,sên1(seⁿ) cên1(chheⁿ) sêng1(s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
xīn [xin]
部首: 301
笔画: 16
五笔: AUS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YDL
四角: 449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3)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如:薪采(采樵,砍柴);薪桂(薪贵于桂。比喻物价昂贵);薪蒸(木材);薪火相传(木柴虽有烧尽的时候,但火却可以传衍不息。比喻为师徒以道术递相传授不绝,或种族血统及文化精神之绵衍无尽)

(5) 薪水、薪金的省称 。又如:加薪;薪工(薪金,工资);薪津(薪金);薪给

动词

(1) 取以为薪;打柴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南朝梁· 肖统《陶渊明传》

(2) 又如:薪采(打柴);薪苏(樵采)

英文翻译

fuel, firewood; sal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n1 [宝安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梅县腔] sim1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东莞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xin1 [陆丰腔]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sinsĭĕn
chóu [chou]
部首: 714
笔画: 13
五笔: SGY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WILL
四角: 12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2) 同本义

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3) 又如:酬献(相互劝酒);酬劝(劝酒)

(4) 酬答,报答

主人酬宾。——《仪礼·士冠礼》。注:“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曰酬,所以申畅厚意也。”

交酬好货皆厚。——《国语·周语》。注:“交酬相酬之币也。”

吾无以酬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将以酬长厚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酬知(酬报知己者);酬赏(报答他人而赏给财物)

(6) 应对;对答

可与酬酢。——《易·系辞》。注:“犹应对也。”

(7) 又如:酬抗(酬对;对答);酬决(应对决断);酬奉(旧时奉召应对诗文)

(8) 酬诗,以诗文互相赠答 。如:酬寄(以诗文酬和寄赠);酬赓(指诗词应和)

(9) 赏赐 。如:酬偿(报偿;偿还);酬赎(以钱偿值赎回);酬庸(酬劳)

(10) 筹划 。如:酬想(想像,设想);酬款(筹划借款)

(11) 报复 。如:酬阻(因报复而加阻止)

(12) 酹祭 。如:酬酒(以酒酹祭);酬神(祭谢神灵);酬地(以酒祭地)

名词

报酬 。如:计酬(计算报酬);同工同酬

英文翻译

toast; reward, recompense

方言集汇

◎ 粤语:ca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2 [客语拼音字汇] cu2 [海陆丰腔] chiu2 [客英字典] chiu2 [台湾四县腔] cu2 [东莞腔] siu2 [陆丰腔] chiu3 [梅县腔] chu2 chiu2 [宝安腔] cu2 c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流平聲開口三等zju/zjouʑĭəu
pái,pǎi [pai]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DJ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LMY
四角: 51011

详细解释

pái

动词

(1)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2) 同本义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3)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4) 排斥;排挤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5)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6) 疏通;排解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7)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8) 冲击 。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9) 劈、击 。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10) 安排;准备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11)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12) 排列;编次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13)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14) 斥责,数落

汉主思贤才, 贾生被排迁。—— 唐·吴筠《览古》

(15)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16) 戏弄;戏谑 。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17) 排演 。如:排戏;彩排

名词

(1) 盾牌 。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2)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如:竹排;木排

(3)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 。如:苹果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 。如:排长

(5)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 。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6)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7) 排成的行列 。如:前排;后排

形容词

(1) 依次,一个接一个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2)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量词

(1) 用于成列的事物 。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2) 另见 pǎi

pǎi

动词

(1) 〈方〉∶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 。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2) 另见 pái

英文翻译

row, rank, lin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i4
◎ 客家话:[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梅县腔] pai2 [陆丰腔] pai3 [客英字典] pai2 [沙头角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宝安腔]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步皆皆開平聲開口二等brai/baeibʰɐi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bǎng,bàng,péng [bang,péng]
部首: 420
笔画: 14
五笔: SUP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YBS
四角: 40927

详细解释

bǎng

名词

(1) 木片

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资治通鉴》

(2) 匾额

魏时, 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晋书·王献之传》

(3) 又如:榜题(匾额题字);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

(4)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

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汪洙《喜》

皆不在榜。——《宋史·选举志》

(5) 又如:放榜,榜上无名

(6) 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水浒全传》

(7) 又如:光荣榜;榜示(文告,告示)

(8) 屋栋

屋栋谓之甍。注:“今谓之榑,亦谓之檩,又谓之榜。”——《营造法式》

动词

(1) 公开张贴文书、告示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

(2) 又如:榜谕(发榜下告);榜募(张榜招募)

(3) 题署

而州之僧舍无所谓藏经者,独榜其所居室,曰“思无邪斋”。——宋· 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bàng

暂无详细释义

pé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lacard; list of successful exam candidates

方言集汇

◎ 粤语:bong2 pong3
◎ 客家话:[陆丰腔] bong3 [梅县腔] bong3 [海陆丰腔] bong3 [客英字典] bong3 [沙头角腔] bong3 [客语拼音字汇] bong3 [台湾四县腔] bong3 [东莞腔] bong3 [宝安腔] b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brang/beangbʰɐŋ
líng [ling]
笔画: 1
五笔: LLLL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