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 zhong guo gong chan dang]
注音 ㄓㄨㄥ ㄍㄨㄛˊ ㄍㄨㄥˋ ㄔㄢˇ ㄉㄤ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中国共产党 Zhōngguó Gòngchǎndǎng

(1) 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网络释义

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英文名: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简写CPC),简称中共,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汉字详情

    zhōng,zhòng [zhong]
    部首: 101
    笔画: 4
    五笔: KH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zhōng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4) 又如: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5) 内,里面。与“外”相对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7) 半;中途;半中腰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8)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9)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11)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12)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13) 内心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14)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15) 中国的简称 。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16)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如:中外皆宜

    (17) 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18) 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9) 又如:中见(见证人)

    (20) 姓

    形容词

    (1) 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3) 〈方〉∶成,行,好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中不中

    (5) 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6) 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7) 不偏不倚,正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8) 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9) 另见 zhòng

    zhòng

    动词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中其茎。——《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3) 受到;遭到

    欲中守法。——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说岳全传》

    (4) 又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5) 造谣;中伤

    好事者未尝不中。——《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史记》

    (6) 又如: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7) 合于;符合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9) 考取;录取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11) 得到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沙汀《丁跛公》

    (12) 又如:中失(得失)

    形容词

    (1) 满,充满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汉书》

    (2) 又如:中寿(寿满)

    (3) 通“仲”。位居第二的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4) 又如: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5) 另见 zhōng

    英文翻译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z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zhung1 zhung5 dung1 [宝安腔] zung1 | zung5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zung1 zung4 [客英字典] zhung1 zhung5 [东莞腔] zung1 zung5 [沙头角腔] zung1 zung5 [陆丰腔] zhung1 zhung5 [海陆丰腔] zhung1 dung1 zhung5 [台湾四县腔] zung1 dung1 zung5 [梅县腔] zung5
    ◎ 潮州话:dong1 dang1 dong3【潮阳】diong1. ~ .di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ţĭuŋtriung/tiung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gòng,gōng [go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AW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C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供奉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名词

    (1) 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gòng

    gòng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5) 执持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10) 奉献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恭敬。有礼貌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副词

    (1) 一同,一起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名词

    (1) 共产党的简称 。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介词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1) 和,与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together with, all, total; to sh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ng5 giung3 [梅县腔] ki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4 [客英字典] kiung5 giung1 giung3 [宝安腔]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6 giung3 [东莞腔] kiung3 [沙头角腔] kiung5 [陆丰腔] kiung6
    ◎ 潮州话:ga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chǎn [chan]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U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TH
    四角: 002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生,彦省声。本义:出生,生育)

    (2) 同本义

    産,生也。——《说文》

    百物之产。——《周礼·大宗伯》。注:“生其种曰产。以天产作阴德,以地产作阳德。”注:“天产者动物,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

    同产。——《后汉书·明帝纪》。注:“同母兄弟也。”

    其妻重身当产。——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如:产子(生孩子);产育(养育;生育);产母(产妇)

    (4) 出产

    永州之野产异蛇。——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江宁之 龙蟠, 苏州之 邓尉, 杭州之 西溪,皆产梅。——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产马;产粮;产煤;产油;产机器

    (6) 发生 。如:产怨(产生怨毒恨怒)

    名词

    (1) 产业;财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私产;房地产;房产;家产

    (3) 出产之物、物产 。如:水产;畜产;渔产;土特产

    (4) 产生或制造的行动或过程 。如:增产,欠产

    (5) 生产农产品或其他产品的产量 。如:水稻亩产超千斤

    (6) 一个人在给定时间的产量 。如:包产;定产

    英文翻译

    give birth, bring forth,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2

    宋本广韵

    dǎng [dang]
    部首: 209
    笔画: 10
    五笔: IPK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FBRH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2) 不鲜明

    黨,不鲜也。——《说文》

    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蒋礼鸿《义府续貂》

    (3) 美,善,正直。后作“谠”

    党,善也;美也。——《广雅》

    元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荀子》

    动词

    (1) 知晓,解悟

    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荀子》

    (2) 偏私,偏袒

    子党于师人。——《韩非子·外储》

    群而不党。——《论语》。孔注:“助也。”

    (3) 又

    吾闻君子不党。孔注:“相助匿曰党。”

    (4) 结伙

    性贪而狠,党豺为虐。——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名词

    (1) 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

    五族为党。——《周礼·大司徒》。注:“百家,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

    君实乡州藏焉。——《管子·山权数》。注:“三千五百家为党,此非周制。”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资治通鉴》

    (2) 又如:党人(同一乡里的人);党正(周代所设地方组织的长官)

    (3) 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

    辨说得其党。——《礼记·仲尼燕居》。注:“类也。”

    睦于父母之党。——《礼记·坊记》。注:“犹亲也。”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山石》

    (4) 又如:党友(指志道相近、立场相似的人);党援(指与自己同道而给予援助的人)

    (5) 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无偏无党。——《书·洪范》。注:“朋党。”

    各于其党。——《论语·里仁》

    惟党人之偷乐兮。——《楚辞·离骚》

    使其党入索财物。——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死党;余党(未消灭尽的党羽);党恶(结党作恶)

    (7) 政党 。如:共产党;共和党;国民党;工人党

    英文翻译

    political party, gang, f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七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多朗唐開上聲開口一等tangx/tankdʰ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