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将军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典出《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张飞 ﹞至 江州 ,破 璋 将 巴郡 太守 严颜 ,生获 颜 。
飞 呵 颜 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 颜 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后以“严将军头”作为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精神之典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为 严将军 头,为 嵇侍中 血。”
引证解释
⒈ 典出《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引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 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后以“严将军头”作为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精神之典实。 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严将军头的网络释义
严将军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同本义
事严,虞不敢请。——《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严急(犹危急;紧急);严行(急行);严鼓(急鼓,急促的鼓声)
(3) 严厉;严肃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性严毅。——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严紧(严厉);严查(严格检查);严假(期限严格的假期);严戢(谓严格管理);严讥(严格查问);严谴(严厉谴责);严辞(严厉的言辞);严罚(严厉处罚);严察(严厉苛察);严禁(严厉的禁令);严愎(严厉而刚愎);严参(严厉弹劾);严处(严厉处罚);严敏(严厉果断);严重(严肃而持重);严介(严肃耿介);严色(严肃的神色);严直(严肃正直);严威(严肃而威重);严庄(严肃庄重);严远(严肃而使人敬畏);严悫(严肃而诚实);严谕(严肃告谕);严凝(严肃凝重);严懔(严肃而使人畏惧)
(5) 紧密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唐· 韩愈《进学解》
驰而不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防伺甚严。——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6) 又如:严严实实(形容严密);严秘(犹严密,秘密);严捕(严密搜捕);严幄(严密的帷幄);严备(严密戒备);严设(谓严密设防);严紧(严密);严确(犹严谨,严密);严严(紧密严实貌);严警(严密警戒)
(7) 厚 。如:严冰(厚冰);严云(浓云)
(8) 猛烈,严酷
董之以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风雪严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名词
(1) 威严、威信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2) 又如:严毅(威严刚毅);严惮(慑服);严翼(威严敬慎);严驵(威严傲慢);严耸(威严傲岸)
(3) 对父亲的尊称 。如:严待(母丧父在);家严;先严;严命(对君父、长上之命的敬称)
(4) 警戒
严,戒也。昏鼓曰夜严,捶一鼓为一严,二鼓为二严,三鼓为三严…——《正字通》
(5) 姓
动词
(1) 畏惧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子》
(2) 又如:严惮(畏惧;害怕)
(3) 整饬;整备 。如:严塞(整备要塞);严驾(整备车马)
(4) 尊敬,尊重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严父(尊敬父亲);严敬(尊敬;敬重)
(6) 通“瞰”(
)。远望内严一家而三不归。——《管子·轻重丁》。丁士涵云:“严乃瞰之借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iāng
动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本义:将领,带兵的人)(2) 扶持,扶助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6) 送行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7)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8)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9)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10) 带领
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11)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12)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14)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5)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16) 调养;保养 。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17) 传达;表达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18) 〈方〉∶兽类生仔 。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19)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如:当头炮一将
(20) 行,进
日就月将。——《诗·敬之》
(21) 进用,吃 。如:将食
(2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词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衒外。
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宋·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2)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3) 必,必定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4)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5) 才;乃;刚刚;正 。如:将在(刚刚)
(6)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7)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介词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2)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3)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5) 在;于 。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2)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3) 另见
jiàng
名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
(3) 又如:将器(将帅之才);将弁(将官,武官);将仕(将士。对有一定家产而无官位的人的称呼,源于最低一级官阶名称“将仕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面打仗,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4) 军衔名。军阶在元帅之下,校官之上 。如:大将;中将;少将
(5)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6) 能手;能人 。如:乒坛老将
动词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将将(驾驭将帅);将御(统率);将率(率领);将略(用兵的谋略)
(3) 另见
qiāng
动词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ang1(chiang), ziang3(chìa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a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