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

liǎng tóu [ liang tou]
繁体 兩頭
注音 ㄌ一ㄤˇ ㄊㄡ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两头,两头儿 liǎngtóu,liǎngtóur

(1) 两端

甘蔗没有两头甜
both ends;either end

(2) 两方面

我招谁惹谁了,弄得个两头受气
both parties;both sides

词语解释

  1. 犹两截。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乃使力士 石番 以铁杖击 圣 ,中断之为两头。”

  2. 两端。

    《三国志·魏志·田豫传》:“ 豫 将精鋭自北门出,鼓譟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上无封域,不用塼甓,以木为廓,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唐 李善 注:“索上:长绳繫两头於梁,举起中央,两人各从壹头上,交相度。” 唐 李白 《江山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如:梭的形状是中间粗,两头尖。

  3. 两处;两个地方。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万一你出了声儿,招出事来,弄得我两头儿照顾不来,你可没有两条命。”

  4. 双方;两方面。如:我两头跑了六七回,总算把这件事情说妥了。如:这件事你办糟啦!两头都不落好。

引证解释

⒈ 犹两截。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乃使力士石番以铁杖击圣,中断之为两头。”

⒉ 两端。

《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豫将精鋭自北门出,鼓譟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
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上无封域,不用塼甓,以木为廓,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
《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唐李善注:“索上:长绳繫两头於梁,举起中央,两人各从壹头上,交相度。”
唐李白《江山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

如:梭的形状是中间粗,两头尖。

⒊ 两处;两个地方。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万一你出了声儿,招出事来,弄得我两头儿照顾不来,你可没有两条命。”

⒋ 双方;两方面。

如:我两头跑了六七回,总算把这件事情说妥了。
如:这件事你办糟啦!两头都不落好。

两头的国语词典

左右两边、前后两端。

两头的网络释义

两头

  • 两头
  • [both parties;both sides]
  • 两头造句

    妈妈三天两头儿到外婆家去一趟。
    这种两头白面的人,活的可也真是累啊!
    月亮象小船,弯弯的两头尖。
    老师三天两头儿找我谈心。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挥一挥手,一天寂寞的路便伸向两头。
    万家团圆的日子,总会有人缺席。尘世飘泊的脚步,却总未停歇。故乡的方向,引导着游子的思念。电话的两头,连接着团聚的遗憾。春节在外,照顾好自己。
    一片空白中两条细细的直线,它们从遥远的两头隐隐现出,急急忙忙地在彼此的身体上留下一个点,然后再次展向无限制的远方,一去不复返。
    他的坏习惯虽然屡经告诫,但似乎没什么用,三天两头就故态復萌。
    我喜欢看日出日落,太阳在地平线上来回跳跃着,在东西两头舞蹈着。这多么像我们的人生啊。
    不此之图,徒令林、李两头目,孤军图河,至京畿被困,已挽救无方,林、李死而洪氏已亡其半矣。
    资本主义:你有两头奶牛,你卖一头再买一头公牛,希望能下仔。
    针无两头锋利,人无两副身心。
    爱情讲究平等,而家庭是个社会组织,任何组织都必须不平等,否则组织就要崩溃。把一对平等的男女扔进婚姻,就像把两头野兽关进一只笼子,只要有力气,他们就会厮打。
    雪山有鸟,名曰共命,一身两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
    后身则是一条阴暗的小巷,南边一溜客房的后山,道北则是参差错落的民居,其中三条胡同,两头都是丁字路口。
    周小山化身十八米级巨人,在旧金山市的大街上大步流星的奔跑着,偶尔遇到一两头巨人,也被周小山瞬间秒杀掉。
    七月末,萨里郡的一个农夫注意到他有两头牛生病了。
    两头堵住,各个胡同口把持好,就像是跑进竹筒的老鼠,想跑都跑不掉,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邓公子的能力,可以轻而易举的蹿房越脊。
    并且徐茂公自已也爱上了军棋对抗赛,三天两头对着沙盘冥思苦想,挤出来了不少脑细胞……
    先用两手分别握住绳子的两头,让绳子紧贴着后脚跟处,然后双手往前抡绳子,当绳子落到脚下的那一瞬间,小芳就赶紧一抬腿,绳子就从她脚下一闪而过,她跳的飞快,那姿态似雄鹰展翅,轻如燕飞。

    汉字详情

    liǎng [liang]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MWW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OOB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5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