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馆

dōng guǎn [ dong guan]
繁体 東館
注音 ㄉㄨㄥ ㄍㄨㄢˇ

词语释义

1.东宫。 2.宫东侧的学舍。 3.汉代特指长安近郊的豫中观。

词语解释

  1. 东宫。

    《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跂予旅东馆,徒歌属南墉。” 吕延济 注:“东馆,谓东宫,舍人居之。”

  2. 宫东侧的学舍。

    《周书·儒林传·樊深》:“ 太祖 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 深 为博士。”

  3. 汉 代特指 长安 近郊的 豫中观 。

    《汉书·元后传》:“秋歷 东馆 ,望 昆明 。” 王先谦 补注:“《黄图》: 豫中观 , 武帝 造,在 昆明池 中,亦曰 昆明观 ,即 东馆 也。”按,今本《三辅黄图》作“豫章观”。参阅 陈直 《三辅黄图校证》卷五。

引证解释

⒈ 东宫。

《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跂予旅东馆,徒歌属南墉。”
吕延济注:“东馆,谓东宫,舍人居之。”

⒉ 宫东侧的学舍。

《周书·儒林传·樊深》:“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

⒊ 汉代特指长安近郊的豫中观。按,今本《三辅黄图》作“豫章观”。参阅陈直《三辅黄图校证》卷五。

《汉书·元后传》:“秋歷东馆,望昆明。”
王先谦补注:“《黄图》:豫中观,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观,即东馆也。”

东馆的网络释义

东馆

  • 东馆,dōng guǎn,ㄉㄨㄙ ㄍㄨㄢˇ,出处《文选·颜延之诗》
  •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guǎn [guan]
    部首: 328
    笔画: 11
    五笔: QNP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VJRR
    四角: 23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2)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

    (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及蒩馆。——《周礼·司巫》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

    动词

    住,住宿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英文翻译

    public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u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