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飘西荡

dōng piāo xī dàng [ dong piao xi dang]
繁体 東飄西蕩
注音 ㄉㄨㄥ ㄆ一ㄠ ㄒ一 ㄉㄤ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不固定,没有着落。 谓无定向地漂浮。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成语用法

东飘西荡作谓语、定语;指不稳定。

引证解释

⒈ 谓不固定,没有着落。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国相 ……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貽伊戚如此。”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哪里去找他。”

⒉ 谓无定向地漂浮。

巴金《家》二八:“两个人连忙用力把船稳住,但是船依旧东飘西荡。”

东飘西荡的国语词典

四处飘泊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孤本元明杂剧.苏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国相……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也作「东扬西荡」。

东飘西荡的网络释义

东飘西荡

  • 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
  • 东飘西荡造句

    出了八十一重地狱,林佳豪东飘西荡,欲寻一具合适的肉身而不可得。
    在草原里东飘西荡地休整了一段时间,李欢乐对张士鸣说道。
    东飘西荡的风,甚至太阳和雨水,似乎都在合谋为一个如此聪明、如此勤奋的男人造福。
    是东飘西荡做个有上顿没下顿的游侠儿,还是执掌权柄一言左右万千人生死的秩序缔造者,我想应该很好选。
    强烈的劲气将周围的落叶纷纷吹起,美叶芷瑶也随着方尘的剑气东飘西荡,说不出的意态悠闲,在一波又一波的剑气中,胜似闲庭散步。
    这里逆向顶头的狂风把灵魂们吹得东飘西荡,他们随风上下翻腾,左右流窜,撞倒在断壁残垣之上,苦不能觑。
    我不是关心你嘛!自从那件事结束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只有你东飘西荡的,你难道没有想做的吗?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一般,令我东飘西荡,使我逆流而上,让我坠入痛苦的深渊,把我推向绝望的边缘。
    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在法国待了一年,后来又不安定地东飘西荡,所去的地方都有人打马球,而且大家都有钱。
    当然了,林天对这些完全是一无所知,他只是知道自己终于又一次融入到这个社会里了,不用每天都像孤魂野鬼一样东飘西荡的了,对于这点,他很开心。
    要知道,我往往和陌生人交往,因为我东飘西荡,尽量想忘掉那件伤心事。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piāo [piao]
    部首: 410
    笔画: 15
    五笔: SFI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FHNK
    四角: 179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风,票声。本义:旋风;暴风) 同本义

    飘,回风也。…盘旋而起。——《说文》

    少阳所至为飘风。——《素问·六元正纪论》

    回风为飘。——《尔雅》

    其为飘风。——《诗·小雅·何人斯》

    飘至风起。——《汉书·蒯通传》

    飘风不终朝。——《老子》。注:“飘风,疾风也。”

    (2) 又如:飘风(旋风);飘骤(疾风骤雨。比喻事物突然骤起);飘风骤雨(突然而来的旋风暴雨。比喻不能长久)

    动词

    (1) 飘扬,飞扬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 语·容止》

    山河破碎风飘絮。——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又如:飘姚(飘动的样子。即飘摇);飘瓦(飞起的瓦片);飘袖(衣袖随风飘扬。形容雪花飞舞的样子);飘旋(飞舞);飘逝(飞逝);飘翔(飞翔,高飞);飘登(飞升);飘絮(随风飞舞的柳絮);飘瞥(雪花飞舞的样子)

    (3) 落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唐·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4) 又如:飘瓦(自屋顶落下的瓦片。比喻意外的灾祸);飘坠(飘零,落下);飘堕(飘失,坠落);飘殚(凋落);飘淋(流泻)

    (5) 流离,浮荡

    飘零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6) 又如:飘兀(随波飘离);飘泊(随水飘流。比喻流离失所);飘流(比喻四处流浪);飘洒(流荡;浪荡);飘零书剑(形容古代文人游学四方,到处漂泊);飘寄(飘流寄寓。即飘泊);飘寓(飘泊旅寄);飘萍(随风飘荡的浮萍。比喻飘泊不定)

    (7) 吹

    人多私铸。稍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北史·杨侃传》

    (8) 又如:飘英(风吹拂着兵器上的饰物);飘翥(被风吹飞);飘飘(风吹的样子)

    形容词

    (1) 迅疾

    圣人则不可以飘矣。——《吕氏春秋·观表》

    (2) 又如:飘迅(快速;短促);飘逸

    (3) 洒脱 。如:飘然出世(形容洒脱出俗的样子);飘举(形容才情风发超逸)

    (4) 杳渺 。如:飘渺;飘瓦虚舟(指虚浮之物);飘邈(形容声音清长悠远。同“飘渺”)

    英文翻译

    whirlwind, cyclone; floa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piu1

    宋本广韵

    [xi]
    部首: 615
    笔画: 6
    五笔: S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CW
    四角: 1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英文翻译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宝安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si1 [陆丰腔] si1 [沙头角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ieise/sei
    dàng [dang]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IN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ENH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 同本义

    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3) 动;摇动;震动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波心荡,冷月无声。——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 清除

    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6) 又如:荡风(两广的一种风俗。女婿在未见岳父岳母前,依俗饮一大杯酒。有荡除行路风寒之意);荡除(消灭)

    (7) 毁坏;破坏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杜甫《无家别》

    (8) 又如:荡产(破产,耗尽财产);荡散(消失;毁败);荡灭(毁灭;消灭)

    (9) 诱惑;迷惑 。如:荡心(惑乱心志);荡惑(迷惑)

    (10) 宽恕 。如:荡宥(宽恕;原谅)

    (11) 冲撞;冲杀;触碰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12) 又如:荡突(冲撞。即唐突);荡析(游走离散)

    形容词

    (1) 放纵,放荡

    余心荡。——《左传·庄公四年》

    德荡者其行伪。——《淮南子·俶真》

    吉驭者耆酒,数逋荡。——《汉书·丙吉传》

    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论语·阳货》

    (2) 又如:荡荡(放纵邪僻);荡子(远行在外,流荡不归的男子;游荡放浪,不务正业的男子)

    (3) 平坦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坦荡;荡无高卑(地位平等,没有高低尊卑);荡荡(平坦、宽坦的样子)

    (5) 广阔

    荡荡洪水滔天。——《史记·五帝纪》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

    (6) 又如:荡漭(广阔无边貌);荡荡(广大的样子)

    名词

    (1) 浅水湖 。如:黄天荡

    (2) 积水长草的洼地 。如:芦苇荡;荡地;芦花荡;菱荡

    (3) 姓

    英文翻译

    pond, pool; wash away, cleanse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