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

dōng yě [ dong ye]
繁体 東野
注音 ㄉㄨㄥ 一ㄝˇ

词语释义

东野 Dōngyě

(1) 复姓

Dong Ye

词语解释

  1. 东郊。泛指乡野。

    《晋书·庾峻传》:“知足如 疏广 ,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於慈;与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

  2. “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

    《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孟子·万章上》。

  3. 古地名。

    春秋 鲁 季孙氏 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

  4. 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庄子·达生》。

  5. 犹东序。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引证解释

⒈ 东郊。泛指乡野。

《晋书·庾峻传》:“知足如疏广,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於慈;与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

⒉ “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参阅《孟子·万章上》。

《世说新语·言语》“潁川太守髡陈仲弓” 南朝梁刘孝标注:“按寔(陈仲弓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

⒊ 古地名。 春秋鲁季孙氏的采邑。

《左传·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
杜预注:“东野,季氏邑。”

⒋ 复姓。 春秋时有东野稷。见《庄子·达生》。

⒌ 犹东序。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东野的网络释义

东野 (词语)

  • 东野是一个古地名,有多个封地、封邑以此为名,中国古代文献中还常用作泛指东郊的乡野,有时也是“齐东野语”、“齐东野人”的略语。
  • 东野还是一个中国姓氏,源于姬姓,属于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详见东野姓)。
  • 日本也有此地名及姓氏(如东野圭吾),在古代指令制国体系中东山道所属的下野国(今枥木县一带)的东部;现代京都府、岐阜县、千叶县、爱媛县、滋贺县都还有以“东野”为名的山、村、町、站。
  •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ye]
    部首: 708
    笔画: 11
    五笔: JF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GNIN
    四角: 671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如:视野;分野

    形容词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英文翻译

    open country, field; wilder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e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1 ra3 [客英字典] ja3 ja1 [沙头角腔] ja3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陆丰腔] ja1 [宝安腔] ja1 ja3 [梅县腔] ja1 ja5 [东莞腔] ja3 [客语拼音字汇] ya1 ya3
    ◎ 潮州话: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承與上聲開口三等zjox/zjvvʑ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