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粦(
)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2) 周朝地方基层组织的户口单位
邻,五家为邻。——《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周礼·地官·遂人》
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陈造《泊慈湖北岸》
(3) 又如:邻伍(古制一邻有五家,五家为伍,故称邻伍);邻里
(4) 相连接的家户。邻居;邻国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武义动于南邻。——《汉书·扬雄传》
邻人京城氏。——《列子·汤问》
其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邻有敝舆。——《墨子·公输》
邻有短褐。——《墨子·公输》
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5) 又如:邻党(邻里乡亲);邻佑(邻右。邻居);邻舍家(邻比。邻居);邻曲(邻居,左邻右舍的人)
(6) 车行的声音 。如:邻邻(众车行走的声音。同辚辚)
(7) 通“燐”。磷火
马血之为转邻也。——《列子·天瑞》
形容词
(1) 五家为一组,彼此相距不远,因此引申为邻近;近邻
五家谓伍,又谓之邻。邻,连也,相接也。——《释名·释州国》
邻,近也。——《小尔雅》
臣哉邻哉。——《书·益稷》
恰比其邻。——《诗·小雅·正月》
善谋邻国敌也。——《汉书·新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诗
邻有西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2) 又如:邻敌(邻近的敌国);邻境(地域相接);邻村(邻近的村舍);邻近(接近;靠近,在附近)
(3) 众多 。如:邻熟(谷物丰收,结实累累);邻邻(众多的样子)
(4) 亲密,亲近 。如:邻好(睦邻友好);邻和(邻国或邻居相和好)
动词
(1) 位置很接近,邻近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资治通鉴》
无与福邻,祸乃不存。——《韩非子·初见秦》
(2) 通“吝”。顾惜,舍不得
谦卑而不邻。——《盐铁论·刺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风声。本义:木名。即枫香树)
(2) 同本义
枫,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说文》
枫欇欇。——《尔雅·释木》。注:“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孙注:“生江上,有寄生枝,高三四尺,生毛,一名枫子,天旱,以泥泥之,即雨。”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楚辞》
(3) 落叶乔木,春季开花,黄褐色。叶子掌状三裂,秋季变成红色
(4) 槭属植物俗也称枫 。如:元宝枫;鸡爪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ang1 bung1(pang pu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ǔ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yù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