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躲西藏

dōng duǒ xī cáng [dong duo xi cang]
繁体 東躲西藏
注音 ㄉㄨㄥ ㄉㄨㄛˇ ㄒ一 ㄘㄤ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东躲西藏 dōngduǒ-xīcáng

(1) 形容往各处躲藏

hide oneself from place to plac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成语用法

东躲西藏作谓语、状语;指藏匿。

引证解释

⒈ 谓到处躲避藏匿。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西游记》第三回:“那猴王恼起性子来……轮着棒,打入城中。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 马面鬼南奔北跑。”
《三侠五义》第九八回:“凤仙拽开弹弓,连珠打出,打得嘍囉东躲西藏。”
亦作“东藏西躲”。 清洪昇《桃花扇·沉江》:“我们出狱,不觉数日,东藏西躲,终无栖身之地。”
朱自清《给亡妇》:“真亏你领着母亲和一群孩子东藏西躲的,末一回还要走多少里路,翻一道大岭。”

东躲西藏的国语词典

四处躲避藏匿。《孤本元明杂剧.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鎗刀剑戟都撇漾。」《西游记.第三回》:「諕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也作「东藏西躲」。

东躲西藏的网络释义

东躲西藏

  • 东躲西藏 ,读音dōng duǒ xī cáng,汉语成语,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出于明·无名氏《伐晋兴齐》。
  • 东躲西藏造句

    他因赌博欠债而东躲西藏。
    听到一声大喊,孩子们吓得东躲西藏,四面散去。
    白烟还在继续上升,从山谷下面的股股浓烟还在不断地涌上来,它们像一群捉迷藏的玩皮孩子,东奔西跑,东躲西藏,这座山藏不住了,就向另外一座山奔去。你挤我,我掀他,你追我逐,山脚无处安身了,就往山顶跑,还有的东跑西跑,上跑下跑,不停地跑了好多回。
    秋意时而追风逐韵,东躲西藏,时而栖息山颠,咕咕幽啼,像是十月夕阳残照中的猫头鹰.
    夏日的风也太热情了,让难耐的花儿,东躲西藏.
    他东躲西藏的第四个年头刚刚开始。
    这一家人常常东躲西藏,在朋友家里避风头。
    两个悟空打到阴山背后,吓得鬼魂东躲西藏,跑得快的就报到森罗殿。
    我们便在大山里颠沛流离,安家落户,日日东躲西藏,却也活了下来。
    男人们一听到些风声就赶紧东躲西藏,害怕被抓了壮丁从此生死难测音信渺茫。
    茶叶店窜进偷茶贼,不见人影,只闻东躲西藏的砰砰声。
    一朵朵小蓝花、小红花和小黄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绿叶间东躲西藏。
    汤玉麟在家乡东躲西藏有两年之久,吃尽了苦头,心中早生悔意,见张作霖这样赏脸,就顺坡下驴,回到奉天。
    狸猫看到小耗子,就追了过去,可是怎么也追不上小耗子,狸猫就去问狐狸了:“怎么我追耗子追不上呢?”狐狸告诉猫:“耗子是不会走直线的,东躲西藏的,你是不是看到瞎猫撞死耗子就。
    一名胆小如鼠的年轻武士误入危城,不可知的命运扑面而来,他似乎总在东躲西藏,却总是与危机困苦撞个满怀,摇摇欲坠,却总能绝处逢生。
    道玉可是他家少主势在必得之物,要是真被抢了,除了亡命天涯,过着老鼠一样东躲西藏、不见天日的生活,那就只能自绝于人前,免得受尽折磨。
    夏夜的天空。星星闪耀亮晶晶的光芒。一点二点三点闪耀不定,东躲西藏,一颗流星飞来,打破天空到宁静,来一个静中见闹。
    就算是护卫吧,其实现在荆北全在黄巾军的控制下,安全得很,不用像早段时间一样需要乔妆打扮东躲西藏的了,所以带着“黄巾二十八骑”。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唐军正在草原上地毯式搜查,她和他东躲西藏,几次差点被李靖的部队逮个正着,最后不得不打昏两个唐军,混进他们的营帐,才勉强喘了口气。
    要知道,我现在可不是一般的投亲靠友,我正带着三个玉帝钦点的,务必要杀到渣都不剩的女人东躲西藏。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duǒ [duo]
    部首: 710
    笔画: 13
    五笔: TMDS
    五行:
    仓颉: HHHND
    四角: 272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身,朵声。①本义:身。②避开,隐匿)

    (2) 藏身 。如:东藏西躲;躲猫猫(捉迷藏);躲匿(隐藏)

    (3) 避开;避让 。如:躲门户(逃亡户)

    英文翻译

    hide, secrete; avoid, escape

    方言集汇

    ◎ 粤语:do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do3 [梅县腔] do3 [海陆丰腔] do3 [陆丰腔] do3 [宝安腔] do3 [台湾四县腔] do3 [客英字典] do3 [东莞腔]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o3
    ◎ 潮州话:d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丁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tuax/tuaatuɑ
    [xi]
    部首: 615
    笔画: 6
    五笔: S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CW
    四角: 1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英文翻译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宝安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si1 [陆丰腔] si1 [沙头角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ieise/sei
    cáng,zàng [cang,zang]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NT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IMS
    四角: 44253

    详细解释

    cáng

    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zʰɑŋzang/dz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