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蛮

dōng mán [ dong man]
繁体 東蠻
注音 ㄉㄨㄥ ㄇㄢˊ

词语释义

1.指东谢蛮。 2.唐鼓吹铙歌名。

词语解释

  1. 指 东谢蛮 。

    唐 柳宗元 《东蛮》诗:“ 东蛮 有 谢 氏,冠带理海中。”参见“ 东谢蛮 ”。

  2. 唐 鼓吹铙歌名。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唐鼓吹铙歌东蛮》 宋 郭茂倩 题解:“《东蛮》,言既克 东蛮 ,羣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也。”

引证解释

⒈ 指东谢蛮。参见“东谢蛮”。

唐柳宗元《东蛮》诗:“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⒉ 唐鼓吹铙歌名。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唐鼓吹铙歌东蛮》宋郭茂倩题解:“《东蛮》,言既克东蛮,羣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也。”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mán [man]
部首: 603
笔画: 12
五笔: YO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CLMI
四角: 0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2) 同本义

蛮,南蛮也。——《说文》

蛮畿。——《周礼·大司马》

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职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三百里蛮。——《书·禹贡》

蛮荆来威。——《诗·小雅·采芑》

蛮夷要服。——《国语·周语》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杜甫《闷》

(3) 又如:蛮声哈剌(南方叽哩呱拉的声音);蛮人(指南方人);蛮布(蛮人所织的布);蛮风(指南方蛮地的风;蛮地的风情习俗,引申为粗野的风俗);蛮烟(南方蛮地的瘴烟)

(4) 对奴婢的贱称 。如:蛮秫秫(对男子的贱称);蛮童(南方的童仆)

形容词

粗野,没开化 。如:蛮法(不讲理的样子);蛮话(横蛮的话);蛮气(粗犷悍勇的风气);蛮性子(脾气粗暴);蛮不讲理(横蛮不讲道理)

副词

〈方〉∶ 很,颇 。如:蛮好;蛮有意思;蛮有趣

英文翻译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