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春耕。
《南史·宋纪中·文帝》:“冬十月己亥,命刺史郡守修东耕。”参见“ 东作 ”。
古代称天子籍田。
《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凡称籍田为千亩,亦曰帝籍,亦曰耕籍,亦曰东耕。”
谓天子耕于籍田。
《隋书·礼仪志二》:“古典有天子东耕仪。 江 左未暇,至 宋 始有其典。”
引证解释
⒈ 春耕。参见“东作”。
引《南史·宋纪中·文帝》:“冬十月己亥,命刺史郡守修东耕。”
⒉ 古代称天子籍田。
引《初学记》卷十四引汉应劭《汉官仪》:“凡称籍田为千亩,亦曰帝籍,亦曰耕籍,亦曰东耕。”
⒊ 谓天子耕于籍田。 《隋书·礼仪志二》:“古典有天子东耕仪。
引江左未暇,至宋始有其典。”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耒(
),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2) 同本义。翻松田土
耕,治田也。——《正字通》
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
稷之孙曰 叔均,是始作牛耕。——《山海经·海内经》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齐民要术·耕田》
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长沮、 桀溺耦而耕。——《论语·微子》
(3) 又如:耕食(依赖耕田为生);耕桑(耕田、种谷、植桑、养蚕。泛指农耕之事);耕垡(耕田翻土);耕植(耕田种植)
(4) 种田;播种
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商君书·慎法》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耕牧(耕种畜牧);耕战(耕种与战争);耕器(耕种的器具);耕艺(泛指耕植)
(6) 泛指致力于某种工作或事业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汉· 扬雄《法言·学行》
(7) 又如:耕道(谓致力于研求道之真谛);笔耕;舌耕;目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台湾四县腔] gang1 [客英字典] gang1 [沙头角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ge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耕 | 古莖 | 見 | 耕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kæŋ | kreng/ka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