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

dōng tū jué [ dong tu jue]
繁体 東突厥
注音 ㄉㄨㄥ ㄊㄨ ㄐㄩㄝˊ

词语释义

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亦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词语解释

  1. 古国名。

    北魏 时建立的 突厥 政权,于 隋 开皇 时分裂为 东突厥 、 西突厥 二国。 东突厥 地在我国北方,亦称 北突厥 。 唐 天宝 三年为 回纥 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 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 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亦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东突厥的网络释义

东突厥

  • 北齐后主天统三年(567),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东突厥(583年~630年)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在东突厥汗国内,突厥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强盛时势力范围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贝加尔湖地区。
  •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部首: 523
    笔画: 9
    五笔: PQDY
    jué [jue]
    部首: 206
    笔画: 12
    五笔: DUBW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TUO
    四角: 7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厂( hǎn,山崖),欮( jué)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厥,发石也。——《说文》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山海经·海外北经》

    熒惑厥弛。——《汉书·李寻传》

    和之璧, 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

    动词

    (1)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

    (2) 又如:厥冷(指突然晕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头痛)

    (3) “蹶”的古字。摔倒;挫败 。如:厥弛(摇动的样子)

    (4) 磕头;触碰

    若崩厥角稽首。——《孟子》

    (5) 又如:角犀厥地;厥角(叩头)

    (6) 短,缺

    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在假典,顾省厥遗。——《史记》

    代词

    (1) 其;他的;她的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将尽厥职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厥父;厥疾不疗;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样的)

    (3) 它的;他们的;它们的

    方命厥后。——《诗·商颂·玄鸟》

    (4) 又如:厥后

    因而,因此,于是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

    英文翻译

    personal pronoun he, she, it

    方言集汇

    ◎ 粤语:ky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iet7 [东莞腔] ket8 [客英字典] ket7 [宝安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5 [台湾四县腔] k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