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计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归田的打算。
清 顾炎武 《寄次耕》诗:“尝披《秋兴》篇,欲作东皋计。”
引证解释
⒈ 谓归田的打算。
引清顾炎武《寄次耕》诗:“尝披《秋兴》篇,欲作东皋计。”
东皋计的网络释义
东皋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白形本声。湖边的地得日光最早。本义:泽边地。“臯”为“皋”的俗字)
(2) 同本义。泛指岸边,水旁陆地
皋,此字当训泽边地也。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圹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俗字作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马相如《上林赋》
河溢皋陆。——《史记·孝武纪》
江皋河濒。——《史记·贾山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皋渚(水边地);皋陆(水边平地);皋隰(水边低湿地);皋浒(高岸和水边);皋壤(泽边洼地);皋兰(生于水泽边的兰草)
(4) 沼泽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诗·小雅·鹤鸣》
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汉书·贾山传》
(5) 又如:皋泽(沼泽地带);皋薮(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皋壤(泽边之地);皋原(沼泽和原野);皋圃(池泽园圃)
(6) 水田
耕东皋之沃壤兮。—— 《文选·潘岳·秋兴赋》
(7) 高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8) 皋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公子偃……自 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左传·庄公十年》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余两幼儿曰橙曰 陶,丈为启蒙,设皋比焉。—— 清· 龚自珍《哭郑八丈》诗自注
(9) 通“鼓” 。如:皋鼓(大鼓名);皋陶(鼓的木框)
(10) 通“高” 。如:皋檠(高的灯架);皋门(古时王宫的外门)
(11) 农历五月的别称 。如:皋阴(五月的寒气)
形容词
(1) 通“高”。与下卑相对
(2) 通“咎”(
)。罪过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3) 另见
háo
动词
(1) 通“嗥”。号叫
来瞽令皋舞。——《周礼·春官》
(2) 又
诏来瞽皋舞。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海陆丰腔] gau1 [梅县腔] gau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髙 | 古勞 | 見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kɑu | ka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
)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2) 同本义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 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4) 计较;关心于
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5)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6) 商议;谋划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
长安君计短。
计之曰。——唐· 柳宗元《三戒》
(7)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8) 考察;审核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9) 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名词
(1) 算法;算术 。如:计历(算历)
(2) 计簿 。如:计筹(计簿。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3) 呈送计簿的官吏 。如:计节(计吏所持的符节);计车(计吏所乘的车)
(4) 计策;计谋
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
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
吾计已决。——汉· 刘向《列女传》
计无所出。——晋· 干宝《搜神记》
何以为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
(6)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 。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
(7) 生计,谋生手段 。如:家计
(8)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如:国计民生
(9)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