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摸西抹

dōng mō xī mǒ [dong mo xi mo]
繁体 東摸西抹
注音 ㄉㄨㄥ ㄇㄛ ㄒ一 ㄇㄛˇ

词语释义

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形容事务琐碎。

词语解释

  1. 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形容事务琐碎。

    谢觉哉 《干劲》:“有人说:不是我没有劲,而是这个工作不适合我的脾胃,东摸西抹,提不起劲。择事而后有劲是落后的想法。”

引证解释

⒈ 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形容事务琐碎。

谢觉哉《干劲》:“有人说:不是我没有劲,而是这个工作不适合我的脾胃,东摸西抹,提不起劲。择事而后有劲是落后的想法。”

东摸西抹的网络释义

东摸西抹

  • 东摸西抹
  •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mo]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AJ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TAK
    四角: 540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2) 同本义

    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抚摩,以手接触);摸挲(亦作“摸娑”。抚摩);摸牌(玩牌)

    (4) 用手探取

    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摸鱼;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钥匙来

    (6) 在黑暗中行进 。如:摸夜(摸黑夜行);摸营;摸椿(摸营。夜里偷袭敌人);摸黑

    (7) 偷 。如:他一天到晚都想摸点钱

    (8) 暗中抓人 。如:摸壮丁去了;摸个舌头来

    (9) 通过试探而了解 。如:摸量(估量,约摸);摸情况;摸索(试探,寻求)

    (10) 同“摹”。描摹;模仿;描绘;拓印

    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唐· 韩愈《画记》

    (11) 又如:摸写(描写,描绘;仿效);摸拟(模仿,仿效)

    英文翻译

    gently touch with hand; ca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mo2 mok3
    ◎ 客家话:[宝安腔] mo1 [梅县腔] mo1 mio1 mok7 [沙头角腔] mo1 [东莞腔] mo1 [陆丰腔] mo1 [客英字典] mo1 mio1 [海陆丰腔] mo1 mu2 mia1 [客语拼音字汇] mia3 mo1 mo3 [台湾四县腔] mo1 mu2 mia1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胡平聲開口一等mo/mumu
    [xi]
    部首: 615
    笔画: 6
    五笔: S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CW
    四角: 1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英文翻译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宝安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si1 [陆丰腔] si1 [沙头角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ieise/sei
    mǒ,mò,mā [mo,m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GSY
    五行:
    仓颉: QDJ
    四角: 550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揩;擦

    武松抹了桌子。——《水浒全传》

    (2) 又如:抹脱(擦掉);抹泪揉眵(揩拭眼泪);抹抹(揩抹干净)

    (3) 捋;拉;推 。如:把帽子抹下来;抹撒(方言。捋)

    (4) 另见 mǒ;mò

    动词

    (1) (形声。从手,末声。本义:涂抹,涂敷;搽)

    (2) 同本义

    学毋无不为,晓妆随手抹。——杜甫《北征》

    (3) 又如:抹脸(演戏时化妆涂脸);抹油嘴(白吃,沾便宜)

    (4) 涂掉,抹去

    我抹的这瓶口儿净。——李真夫《虎头牌》

    (5) 又如:抹倒(抹掉;抹去);抹勒(涂掉);抹零(算账或付钱时抹去整数之外的尾数)

    (6) 玩 。如:抹牌(摸牙牌);抹骨牌(用骨牌娱乐或赌博)

    (7) 另见 mā;mò

    动词

    (1)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

    (2)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 。如:抹墙

    (3) 紧挨着绕过 。如:抹角(转弯子;转弯的地方);抹门儿(挨着门边);转弯抹角

    (4) 蒙住

    各以红绡抹头。——《聊斋志异》

    (5) 弯下 。如:大伯即时抹着腰出来;一抹头,走了进来

    (6) 紧贴;紧束 。如:抹衣(围裙式的工作服);抹额(束在额上的头巾);抹胸(古代内衣一种)

    (7) 另见 mā;mǒ

    英文翻译

    smear, apply, wipe off, eras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t3 m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t7 [梅县腔] mat7 [沙头角腔] mat7 [客英字典] mat7 [陆丰腔] mat8 [东莞腔] mat7 [宝安腔] mat7 [客语拼音字汇] mad5 [台湾四县腔] mat7
    ◎ 潮州话:bhu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撥入聲合口一等muɑtmu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