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头巾的一种。相传为 宋 苏轼 所戴,故称。
《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引 明 王圻 《三才图会》:“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著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 老坡 所服,故名。” 明 杨基 《赠许白云》诗:“ 白云 老翁乐且贫,眼如紫电烱有神,麻衣纸扇趿两屐,头带一幅东坡巾。”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头巾的一种。相传为宋苏轼所戴,故称。
引《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引明王圻《三才图会》:“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著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老坡所服,故名。”
明杨基《赠许白云》诗:“白云老翁乐且贫,眼如紫电烱有神,麻衣纸扇趿两屐,头带一幅东坡巾。”
东坡巾的网络释义
东坡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皮声。本义:山地倾斜的地方)
(2) 同本义
坡,陂也。——《说文》
隰则有泮。——《诗·卫风·氓》。传:“泮,坡也。”
(3) 又如:山坡;上下坡;坡土(山坡地);坡陀(山势起伏的样子;不平坦;山;山坡);坡坂(倾斜的山坡);坡梁(方言。土冈,山冈);坡垅(丘陵);坡撇(鸨儿。开妓院的女老板)
(4) 平原;原野
言阜者土山也,小堆曰阜,平原曰坡,坡高曰陇。——宋· 韩拙《山水纯》
(5) 〈方〉∶低洼的大片田地 。如:俺爹下坡了;坡野(田野;野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o1 [梅县腔] bi1 bo1 [陆丰腔] bi1 po1 [客英字典] bi1 bo1 [东莞腔] bo1 [客语拼音字汇] bo1 [台湾四县腔] bo1 bok7 bi1 [海陆丰腔] bo1 bok7 bi1
◎ 潮州话:b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頗 | 滂禾 | 滂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pʰuɑ | phu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2) 同本义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巾短情长。——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
(4)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
巾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领巾;围巾;巾带(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巾车(有帷幕装饰的车子);巾衣(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又指古代送葬时引柩所用的布
巾待于阼阶下。——《仪礼》
(6) 头巾
愆礼巾,所以饰首。——《风俗通》
巾,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玉篇》
羽扇纶巾。——苏轼《赤壁怀古》
首戴方山巾。——李白《嘲鲁儒》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7) 又如:巾帻(头巾);巾冠(巾和冠);巾絮(头巾);巾囊(包裹,布袋);巾帽(头巾和帽子);巾卷(古代士族所用的头巾和书卷。引申为士族的代称)
(8) 巾箱
巾卷充街。——《文选·皇太子释奠会诗》
(9) 又如:巾笈(存放巾帛、书卷的小箱子);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笥(即巾箱);巾箧(巾箱)
动词
(1) 包裹;覆盖
巾,犹衣也。珠丛云:以衣被车谓之巾。——《周礼·巾车》注
巾以文绣。(用绣巾盖着。)——《庄子》
(2) 又如:巾幂(用来覆盖礼器的布帛。引申为“覆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梅县腔] gin1 [海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沙头角腔] gin1 [陆丰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宝安腔] gin1
◎ 潮州话:geng1(kurg) [揭阳]gêng1(keng) [潮阳]ging1(ki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巾 | 居銀 | 見 | 眞B開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B | 臻 | kin/kyn | kĭĕ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