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 dong xiang zu]
繁体 東鄉族
注音 ㄉㄨㄥ ㄒ一ㄤ ㄗㄨˊ

词语释义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

词语解释

  1.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十三世纪进入今 甘肃省 临夏 东乡 地区的蒙族人为主,与回、汉等族人民长期相处,发展而成。人口约二十八万。主要聚居在 甘肃省 临夏回族自治州 内。1950年起,建立了 东乡族自治县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大部分人会说汉语。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十三世纪进入今甘肃省临夏东乡地区的蒙族人为主,与回、汉等族人民长期相处,发展而成。人口约二十八万。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内。1950年起,建立了东乡族自治县。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大部分人会说汉语。

东乡族的国语词典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带。人口约三十七万。以农业为生。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一般人亦兼通汉语。家庭行一夫一妻制,也有三、四代同堂的情形。信仰回教。

东乡族的网络释义

东乡族

  •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数东乡族都兼通汉语,汉文为东乡族的通用文字,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临夏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甘肃的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散居着一小部分东乡族。新中国成立后,部分东乡族从甘肃迁徙到新疆居住。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乡族总人口数为621500人。
  • 东乡族造句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自然条件恶劣,以“苦瘠甲天下”著称。
    东乡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甘肃省。
    伊斯兰教对于妇女婚姻权利有诸多规定,对东乡族妇女婚姻权利的认知和行使具有重大影响。
    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撒拉、蒙古,还有满族、东乡族、壮族等。
    伊斯兰教既给予东乡族妇女可贵的关注,也为她们自身解放和发展增添了一些桎梏。
    虽然这种文化也存在于西北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它在东乡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并与汉族的宗法文化形成对照。
    本文分析了东乡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宗教性宗法文化的概念。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东乡族和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
    第五章简单地讨论了兰州市东乡族流动人口社会效应与城市民族关系问题。
    东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并富于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伊斯兰教信仰是东乡族女性生活的核心,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东乡语是东乡族的民族语、儿童的第一语言和民族社区交际的主要用语。
    这三位诗人从民间诗歌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和乳汁,使当时整个东乡族诗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朝气。
    甘肃东乡族生活的东乡地区历史上先后活动过古羌人、吐谷浑、吐蕃等甘肃藏族先民。藏族是东乡族族源的重要成分。
    研究结果表明,东乡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较低,与汉族学生比较有较大差异。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