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丛生的蓍草。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蓍,爱静之心彰乎此矣。”
引证解释
⒈ 丛生的蓍草。
引《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蓍,爱静之心彰乎此矣。”
丛蓍的网络释义
丛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丵,取声。“丵”(
),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2) 同本义
丛,聚也。——《说文》
其植物宜丛物。——《周礼·大司徒》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 又如:丛物(聚生于一处的植物);丛灌(丛生的灌木);丛丛(聚集的样子);丛育(聚集生长);丛毛(丛生的草);丛森(树木繁茂幽深样子);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4) 许多事物凑在一起
石块丛起则历块。——《徐霞客游记》
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吕氏春秋·达郁》
形容词
(1) 众多;繁杂
网密事丛。——《汉书·酷吏传赞》
恶丛巧之乱世兮。——《后汉书·冯衍传》
(2) 又如:丛顇(繁多杂乱的样子);丛谈(各种轶事杂说);丛委(杂谈的堆积);丛丛杂杂(杂乱而繁多的样子);丛细,丛琐(繁多琐碎)
名词
(1) 丛林;丛生的树木
兽走丛薄之中。——《淮南子·俶真》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桉树丛;松树丛;丛祠(草野间的神祠)
(3) 聚集在一起的人 。如:消失在人丛中
(4) 收集在一起出版的文章 。如:丛帖(汇编的古今名帖);论丛;译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ang5 (tsâ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蓍草 。古代常以其茎用作占卜
蓍,蒿属。从草,耆声。生千岁三百茎。——《说文》
蓍,百年一本生百茎。——《尚书大传》
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易·说卦传》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诗·曹风·下泉》
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著龟。——《龟·系辞》
(2) 又如:蓍龟(蓍草和龟甲。古时用以占卜);蓍蔡(指卜筮。蓍草与大龟,是占卜吉凶的用具);蓍簪(用蓍草茎做成的簪子);蓍艾(蓍草与艾草);蓍草(即蓍。古代用以占卜的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1 [海陆丰腔] shi1 ci1 [梅县腔] she1 [台湾四县腔] sii1 cih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尸 | 式之 | 書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ɕi | sjii/s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