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名

zhuān míng [zhuan ming]
繁体 專名
注音 ㄓㄨㄢ ㄇ一ㄥˊ

词语释义

专名 zhuānmíng

(1) 指人名、地名、机关团体名之类

proper name

词语解释

  1. 使独享名位。

    《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欲专名外家而忌 梁 氏。” 唐 陈子昂 《谏刑书》:“拜图巡 洛 ,有 三皇 之符;专名显号,有 三皇 之策。”

  2. 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机构、朝代、年号等。如: 鲁迅 ; 天津 ; 南宋 ; 崇祯 。

引证解释

⒈ 使独享名位。

《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欲专名外家而忌梁氏。”
唐陈子昂《谏刑书》:“拜图巡洛,有三皇之符;专名显号,有三皇之策。”

⒉ 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机构、朝代、年号等。

如:鲁迅 ; 天津 ; 南宋 ; 崇祯。

专名的国语词典

专有名词的缩称。参见「专有名词」条。

专名造句

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
中药材名称属于专名,在名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中国文献、媒体译介日本人名、地名等专名时,用的是形译法。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到了明朝,又新添了在人名旁画上单线,地名旁画上双线,即“专名号”。
对大汉语圈而言,要区分专名、科技术语和普通语词三种范围的多译名,分别对待。
中文姓名翻译是属于专名实体翻译中的一种特殊案例。
本文认为甲骨文固定语是甲骨文中词的固定组合体,可分为成语、专门用语、专名语、准固定语四类。
施事可以是专名、不定的名词词组、非生物性名词词组,同样也可以是动名词和从句。
破折省略占两格,不可割成两半段;专名着重标字下,间隔连接词语间。
传统逻辑中专名和限定摹状词都是单独概念,在谓词逻辑中则被称为个体词。
比如,明代地名单音节儿尾词较多,如安儿胡同、观儿胡同、罗儿胡同等;地理专名亦直接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如沙锅刘胡同、馓子王胡同、苏萝卜胡同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广州住宅楼盘命名中在通名和专名的选择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是专名意义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另外,在市域范围内,无法避免重名时,可在专名前加方位词等来区别,如海淀黄庄、北太平庄、东八里庄等。
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
专名对应于亲知的简单事物,对事物的分析则是沿着逻辑原子主义的思路进行的。
指示语、摹状词和专名都是具体指称手段,但却属于不同的语义类型。
具体说来,就是地名中的专名部分一般音译,而地理通名部分一般意译。
专名变异是常见的言语现象,恰当的运用可以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因而为人们所常用。

汉字详情

zhuān [zhuan]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N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NI
四角: 503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 zhuān)形,即“叀( 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2) 纺专,收丝器

专,纺专。——《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

(3) 专长 。如:一专多能

(4) 中等专科学校(即只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学校)的简称 。如:新城工专;美镇医专;兴隆商专

(5) 姓

动词

(1) 独占;独用

专禄以周旋,戮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吴王擅鄣海泽, 邓通专西山。——《盐铁论·错币》

罔俾阿衡(即伊尹)专美有商。——《书·说命下》

专其利三世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庄公十年》

敢专承之。——《国语·晋语》

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专功(独占其功);专道(独占道路);专贵(独占尊位);专美(独享美名);专宠(独占宠爱);专据(独占)

(3) 使专一;使集中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易·系辞上》

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专必(专一不易);专专(用心专一);专愚(用心专一而至不通事情);专节(专一不变的节操);专谨(专一谨慎);专注(专心注意)

(5) 独裁,专擅,独断独行

祭仲专, 郑伯患之。——《左传·桓公十五年》

主弱臣强,专制擅权。——《汉书》

举动自专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7) 又

那得自任专。

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三国演义》

(8) 又如:专行胁迁(独断专行,逼迫迁移);专权恣虐(独揽大权,任意肆虐—);专独(专断独行);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鄢氏、 费氏自以为王,专祸 楚国。——《左传》

(9) 又如:专封(擅自分封);专决(片面地判断);专攻(专门研究);专许(擅自许诺);专刑(专擅刑罚);专地(擅自处理领地);专朝(独揽朝政);专柄(独揽权柄);专威(独擅威信)

形容词

(1) 专断 专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专款;专车;专程;专经(专门诵习某一种经书);专摺明保(为保举某人专门上摺子经吏部奏军机处奏闻皇上);专条(专门条款)

(3) 狭小

独守专室而不出门。——《淮南子》

(4) 满

专车,满一车。——吴曾祺《国语韦解补证》

(5) 肥厚 。如:专肤(肥厚的皮肤)

(6) 诚笃

盖其俗朴而专,和而靖。——叶适《长溪修学记》

副词

(1) 全,都

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管子》

(2) 很,非常

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马足。——《后汉书》

(3) 仅仅,只

人材不足专恃,而道术可公行也。——《淮南子》

(4) 又如:专综(独自总揽);专爱(独受怜爱)

英文翻译

monopolize, take sole poss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yu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on1

宋本广韵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