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不便
(1) 不方便,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
(2) 不适宜,与日程或事先的安排不合
(3) 手头紧、缺钱用
词语解释
不利。
《穀梁传·僖公二年》:“ 宫之奇 諫曰:‘ 晋国 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於 虞 。’”《史记·李斯列传》:“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王安石 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若言不便,便加怒贬;説便,便加陞擢。”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极言其以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於国家不便。”
不方便;不适宜。
汉 焦赣 《易林·临之蹇》:“手拙不便,不能伐檀。”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老夫本意要亲自问病去,奈其中有许多不便处。”《红楼梦》第十三回:“ 宝玉 见坐间还有许多亲友,不便明言。”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研究文学,不懂一种外国文,是非常不便的。”
不熟习。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
不至于。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弟虽不便似 贾大夫 之丑,却与令姊相并,必是不及。”
缺钱用。如:你如果一时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上。
引证解释
⒈ 不利。
引《穀梁传·僖公二年》:“宫之奇諫曰:‘ 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於虞。’”
《史记·李斯列传》:“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若言不便,便加怒贬;説便,便加陞擢。”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极言其以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於国家不便。”
⒉ 不方便;不适宜。
引汉焦赣《易林·临之蹇》:“手拙不便,不能伐檀。”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老夫本意要亲自问病去,奈其中有许多不便处。”
《红楼梦》第十三回:“宝玉见坐间还有许多亲友,不便明言。”
鲁迅《书信集·致曹白》:“研究文学,不懂一种外国文,是非常不便的。”
⒊ 不熟习。
引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
⒋ 不至于。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弟虽不便似贾大夫之丑,却与令姊相并,必是不及。”
⒌ 缺钱用。
例如:你如果一时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上。
不便的国语词典
不方便、不适宜。
如:「不要紧,假若你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付给老板。」
不便的网络释义
不便
不便的翻译
不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便利,方便
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从人,从更,会意。——《说文》
故自谓便人。——《礼记·表记》。释文:“谓便习也。”
或谓救之便。——《战国策·秦策》。注:“利也。”
恣所便只。——《楚辞·大招》。注:“犹安也。”
(2) 又如:简便(简单方便);便郵(顺便替人传送书信的人);便中(方便的时候);便宜施行(不及请示,自行斟酌情势以处理。也作“便宜行事”,“便宜从事”)
(3) 灵便;轻捷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便環(轻丽的样子);便辞(巧辩的言辞);便嬖(口才辩巧,善于逢迎而为人主所亲信的人)
(5) 不费事,简便 。如:便饭;便函;便易(简便;方便容易)
(6) 近便 。如:便路(近便之路)
(7) 吉利 。如:便时(吉利的时日)
动词
(1) 有利于;有益于
以便事也。——《吕氏春秋·忠廉》
便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
(2) 又如:便地(有利的地形地势);便家(富翁);便会(有利时机);便风(顺风)
(3) 熟习
布便弓马。——《三国志·吕布传》
名词
(1) 尿、屎
郎有醉小便殿上。——《汉书·张安世传》
(2) 又如:大便(屎);小便;粪便
(3) 有利的机会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悉听尊便;未得其便
副词
(1) 即;就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即从巴峡穿 巫峡,便下 襄阳向 洛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又如:敌人还来不及逃跑,我们便抓住了他们;举手便打;提脚便踢;我去年便参加了体操队;有了油,发动机便能开动
(1) 纵使;即使
休道司马懿、 张郃,便是 曹睿亲来,有何惧哉!——《三国演义》
(2) 又如:他便来,又如何?便是(即是,就是)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en5 pien2 [梅县腔] pien2 pien5 [宝安腔] pen3 | pen2 [陆丰腔] pian5 pian6 pian3 [客英字典] pien5 [海陆丰腔] pien6 pien2 pien1 [客语拼音字汇] pian2 pian4 [东莞腔] pen5 pen2 [台湾四县腔] pien5 pien2 pien1 [梅县腔] pi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便 | 房連 | 並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bʰĭɛn | bjen/b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