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

xià dìng [ xia ding]
注音 ㄒ一ㄚˋ ㄉ一ㄥˋ

词语释义

下聘。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付出定金。

词语解释

  1. 下聘。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巴金 《秋》二六:“他就要续弦了,初八下定。”

  2. 付出定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那么你吃过饭赶紧走看,马上下定,马上今天就搬。”

引证解释

⒈ 下聘。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巴金《秋》二六:“他就要续弦了,初八下定。”

⒉ 付出定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那么你吃过饭赶紧走看,马上下定,马上今天就搬。”

下定的国语词典

订婚时交纳聘物。

如:「堂哥何时到女方家下定?」

下定的网络释义

下定

  • 下定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ià dìng,是指 下聘。也指付出定金。
  • 下定造句

    在家人的劝告下,他下定决心不再赌博。
    干事业只要下定决心,任何艰难困苦都能克服。
    他下定决心,勤学苦练,不夺得百米赛跑第一名,决不罢休。
    小明做事总是犹豫不决,每当它下定决定的时候,机会已经与他擦身而过了。
    林肯试图劝阻他不要起诉,但他已下定决心要报仇雪恨。
    对这件事,我们已下定决心,绝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梦想越是美丽,就越显得遥不可及,可奇怪的是,一旦你下定了决心,很快的,那些梦想就一一成为了现实。
    她下定决心,就是拼个鱼烂而亡,也要状告到底。
    我暗自下定决心:我要证明,我有能力自食其力的。
    现在就对他下定论,那是不合适的。
    我们已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一定要冲出敌军的包围。
    暂时落后不要气馁,只要总结经验,下定决心,奋发努力,就可迎头赶上。
    他下定决心即使跑最后一名,也要坚持跑完。
    我军下定了背水一战的决心,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只要你肯下定决心,英语的听写能力一定可以一日千里。
    他暗自下定决心,争取期未考出好成绩。
    妈妈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整天手不释卷地朗读着课文。
    他暗暗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考第一名。
    他本来下定决心不再偷窃,但终究本性难移,不到几天就故态復萌。
    既然下定决心做学问,就应该进德修业。

    汉字详情

    xià [xia]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HI
    吉凶:
    仓颉: MY
    四角: 1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4) 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5)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6) 指下巴 。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7) 臣下;百姓;群众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8)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9) 方面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10)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11) 下一次 。如:下不为例

    (12) 特指湖泽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13) 地表之下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14) 里面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15)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6) 指时间、处所、范围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7) 位在下的人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与其群下

    动词

    (1) 下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下见小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客驰下。——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3) 落下;降下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5) 离开 。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6) 弯屈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7)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8) 卸下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9)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10) 放入;投入 。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11) 施行;使用 。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12) 完成;结束 。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13) 递送 。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14) 发表、宣告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谕旨将下

    而卒不下

    (15)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16) 去;到

    便下襄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7)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18) 做饭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19)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20)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 。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21)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 。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22)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 燕,下 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23) 又如:连下数城

    (24) 歇宿;收留

    徐孺下 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25)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6) 以菜肴佐食 。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27) 投降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28)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9) 居人之下;谦让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 韩愈《师说》

    (30)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31) 安扎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32) 拍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身分、地位低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2)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3) 幼小 。如:上下(长幼;尊卑)

    (4) 次序或时间在后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下颇惊。——宋· 文天祥《 后序》

    (5)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6) 低于,少于 。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量词

    (1)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2)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英文翻译

    under, underneath, below; down; inferior; bring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5 haa6
    ◎ 客家话:[梅县腔] ha1 ha3 ha5 [宝安腔] ha3 | ha1 [客英字典] ha5 ha1 [东莞腔] ha3 ha5 [沙头角腔] ha5 ka1 ha1 [陆丰腔] ha6 [海陆丰腔] ha1 ha6 [台湾四县腔] ha1 ha5 [客语拼音字汇] ha1 ha4 ka1
    ◎ 潮州话:hia6 ê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雅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aghrax/heaa
    dìng [di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GH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YO
    四角: 308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动词

    (1) 使安定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 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 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 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副词

    (1) 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英文翻译

    decide, settle, 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6 di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n5 [台湾四县腔] tin5 [客语拼音字汇] tin4 [陆丰腔] tin6 [客英字典] tin5 [宝安腔] tin3 [沙头角腔] tin5 [海陆丰腔] tin6 [东莞腔] t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六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徑青開去聲開口四等dengh/denqdʰ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