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

sān fǎn [ san fan]
注音 ㄙㄢ ㄈㄢˇ

词语释义

三个来回。

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

三度反叛。

多次往返。

指一九五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词语解释

  1. 三个来回。

    汉 班固 《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2. 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 王肃 亮直多闻”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刘寔 以为 肃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卞望之 云:‘ 郗公 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东坡 题 鲁直 草书《尔雅》后云:‘ 鲁直 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磊落人録细碎书,亦三反也。’”

  3. 三度反叛。

    《晋书·刘牢之传》:“﹝ 牢之 ﹞将北奔 广陵 相 高雅之 ,欲据 江 北以距 玄 ,集众大议。参军 刘袭 曰:‘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将军往年反 王兗州 ,近日反 司马郎君 ,今復欲反 桓公 。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4. 指一九五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三反’是斗那些被资产阶级腐蚀的工作人员,‘五反’是斗资产阶级,狠狠地斗了一下。”

  5. 多次往返。

    《战国策·齐策四》:“ 梁 使三反, 孟尝君 固辞不往也。”《明史·刘綎传》:“使者三反, 綎 皆单骑俟道中。”

引证解释

⒈ 三个来回。

汉班固《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⒉ 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王肃亮直多闻” 南朝宋裴松之注:“刘寔以为肃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云:‘ 郗公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题鲁直草书《尔雅》后云:‘ 鲁直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磊落人録细碎书,亦三反也。’”

⒊ 三度反叛。

《晋书·刘牢之传》:“﹝牢之﹞将北奔广陵相高雅之,欲据江北以距玄,集众大议。参军刘袭曰:‘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復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⒋ 指一九五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三反’是斗那些被资产阶级腐蚀的工作人员,‘五反’是斗资产阶级,狠狠地斗了一下。”

⒌ 多次往返。

《战国策·齐策四》:“梁使三反, 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明史·刘綎传》:“使者三反, 綎皆单骑俟道中。”

三反的国语词典

三件矛盾相反的行为。

三反的翻译

英语: /Three Anti/ campaign (anti-corruption, anti-waste, anti-bureaucracy)​, early PRC purge of 1951-52

三反造句

刘十三跟蒋介石不一样,蒋介石是只抓将不抓兵,他认为只要抓住将军,兵就是自己的,可是刘十三反其道而行之,抓兵和低级将领,这些高级将领,他才看不惯。
本文旨在研究甘肃省“三反”运动的开展情况。
利用三反射镜的消像差理论,进行了一种小轻、大视场的全反射系统的设计。
解放以后,政府三反五反,说我们这是封建迷信,不给地种。
运动规模不亚于土地改革,甚于三反五反运动。
学习要一隅三反,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介绍了一种无中心遮拦的离轴四反射镜系统,由离轴三反系统改进而成,结构更加紧凑。
华夏建国则进行了三反五反,倭国则出口数以十万计的妇女去欧美做皮肉生意,为国家赚取大量的外汇。
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李让“运气”很好,在一名贪污分子的院子里挖出了私藏的两大罐金条。
新婚姻法的宣传实施工作是与其它社会改革,如土地革命、禁烟禁毒运动、废娼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等同步开展的。
生产队的年轻人已经厌战,昨天晚上团小组活动,就有当地青年提出,“一打三反”。
行三反五反,斩天津知府刘青山、河北承宣布政使张子善等以清吏治,天下安定。
后来,开展“一打三反”,村里斗争地主富农分子,粮子走上台去和地主富农分子站在一起,低下了头。
解放后,国内开始了全面的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金天观的土地被全部没收,这一点我们还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
过去的“三反”,肃反,思想改造,岂有此理!太岁头上动土!
门前的大石狮子、上马石,宅子里的各种家具器皿都在破四旧、三反五反运动中给砸掉了,现在就剩下一个院子和几座空宅,而我的小爷爷就住在里面。
在学习上我们要一隅三反,才能触类旁通。
听说风门下面还有三十六帮派,建国后三反五反据说都让解放军镇压啦。
同时,针对黑恶势力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针对工商资本家的三反五反运动,针对文教界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本文主要研究了长焦距三反射式望远物镜的设计。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