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皆休

wàn shì jiē xiū [wan shi jie xiu]

词语释义

指一切事情全都完结了。形容悲观失望,不想再有所作为。也表示什么事端都没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4回:“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伙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

成语用法

万事皆休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万事皆休造句

如果这个一劫倾城不找上门来,那就阿弥陀佛,皆大欢喜,万事皆休了。
由于他浑身肌肉过度的紧绷,左胸上的刀伤被拉扯得更大了,他紧咬着牙关,生怕自己无意识的发出任何一点声响,到那时就万事皆休了。
相爱亦如造梦。死去或者离开的,梦醒不醒都万事皆休。活着的,留在梦境走不出来里的那个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忆留下来回忆两个人的一切。
没有什么可是,听我的,拿到丹药自会有人送你下山,不听我的,只怕你万事皆休,回头路都没有,你带走了我,下边的那几只血煞也不会放过你的。
再加上它一身野蛮的防御,齐御风手上石头丝毫奈何他不得,直躲得上蹿下跳,叫苦不迭,生怕一不小心,被它一巴掌扇上,那便真是万事皆休了。
他们只有打败山贼强盗才能生存下去,不然万事皆休,所以这些农家汉子们对于山贼都特别的玩命。
我如今实对你说,若听我言语喜喜欢欢,万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
一场幻觉。没有刺杀过,没有心痛过,没有血流成河过。季玖软绵着翻了个身,脑中一片空白,在这短短一瞬,万事皆休。
以他如今的这点儿实力和近乎空白的江湖经验,他实在没有信心能够在古大侠的世界里混好喽,一不留神就可能成了人家的刀下鬼,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否则若有人与贼寇里应外合,万事皆休。
李承训心中叫苦不迭,想不到这傲天鹰如此难缠,只得拼命狂奔,他心中只是担心这裂缝最好不要突然变窄,自己和无忧若是被卡在中间可是万事皆休了。

汉字详情

wàn,mò [wan,mo]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NV
仓颉: MS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wàn

名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

万,虫也。——《说文》

(3) 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形容词

(1) 极言其多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副词

(1) 绝对;一定 。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ten thousand; innumer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6 mak6
◎ 客家话:[梅县腔] wan5 [台湾四县腔] wan5 [海陆丰腔] wan6 [客英字典] van5
◎ 潮州话:bhuang7(būang 旧时:būan) mog8(mô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五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販元合去聲合口三等mĭwɐnmyanh/mvann
shì [shi]
部首: 105
笔画: 8
五笔: GKV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LLN
四角: 500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se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海陆丰腔] sii6 se6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宝安腔] su3 [陆丰腔] sii6 [东莞腔] su3
◎ 潮州话:se7 se6(sūr sũr)【潮阳】su5 s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吏去聲開口三等ʧĭəcrih/trioh
jiē [jie]
部首: 501
笔画: 9
五笔: XXR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PPHA
四角: 22602

详细解释

副词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予及女皆亡。——《书·汤誓》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英文翻译

all, every, everybod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i1 [客英字典] gai1 [陆丰腔] gai1 [东莞腔] gai1 [海陆丰腔] gai1 [梅县腔] giai1 [台湾四县腔] gai1 [宝安腔] g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iai1 gie1
◎ 潮州话:g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諧皆開平聲開口二等krai/kaeikɐi
xiū [xiu]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S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D
四角: 242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休,息止也。——《说文》

休,息也。——《尔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象人息木阴。——《五经文字》

诚上休陛下余光。——《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

汔可小休。——《诗·大雅·民劳》

毋休于都。——《礼记·月令》

止宫休舍。——《史记·高帝纪》

未休关西卒。——唐· 杜甫《兵车行》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岳飞《五岳祠盟记》

休于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命士少休。——《资治通鉴·唐纪》

将士更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劝以少休。

既暮,休于旅舍。——《聊斋志异》

(3) 又如:休日(休息的日子,假日);休舍(休息);休士(使士卒休息);休坐(坐下休息)

(4) 停止、中止或结束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大雅·瞻卬》

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

日夜无休时。——《史记·货殖列传》

吾生之行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水浒传》

若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西游记》

(5) 又如:休粮(停止饮食);休罢(罢休;停止);休驾(使马车停歇);休务(停止公务);休已(停止);休囚(死);休偢(不理睬);休息(平息;止息)

(6) 辞去

屡疏乞休。——清· 张廷玉《明史》

(7) 又如:退休(职工因年老或因公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休退(官吏辞职赋闲);休居(辞官家居);休官(辞官);休归(退休)

(8) 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里去?——《元曲选·佚名·渔樵记剧》

(9) 又如:休离(休弃;离弃);休妻;休书;休亲(离弃妻子)

(10) 休假

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后汉书》

(11) 又如:休沐(例假);休下(官吏休假);公休(星期日、纪念日等集体的休假);轮休;休告(官员呈请休假);休暇(休假)

形容词

(1) 美好,美善

顺天休命。——《易·大有》。郑注:“美也。”

亦孔之休。——《诗·豳风·斧》

休徵。——《书·洪范》

休徵叙美行之验。——《后汉书·班固传》注

累仕所至,必获休声。——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函论陆卓启》

(2) 又如:休声(美好的名声);休咎(善恶);休明(美好清明);休名(美名);休明(美善而光明);休光(盛美光耀)

(3) 吉庆

无不受休。——《国语·楚语》。注:“庆也。”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三国演义》

(4) 又如:休咎(吉凶);休应(吉兆);休证(吉祥的证验);休符(吉祥的征兆);休福(吉庆)

(5) 喜悦的,欢乐的

为晋休戚。——《国语·周语》。注:“喜也。”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诗·小雅·菁菁者莪》

(6) 又如:休戚(欣悦与忧患)

(7) 悠闲;安闲 。如:休休有容(安闲自得);休休(安闲的样子);休逸(安闲超逸)盛大、壮大的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8) 又如:休烈(盛大的事业)

副词

(1) 勿;不要;别

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三国演义》

(2) 又如:休得(不得,不要)

语气

(1)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惋惜、关切或不耐烦等感叹。如:休!休!够了!

(2) 语气助词。罢;了

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水浒传》

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清平山堂话本》

名词

(1) 树荫

依松柏之余休。——《汉书·外戚传》

(2) 福禄

以礼承天之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英文翻译

rest, stop; retire; do no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eu1 [台湾四县腔] hiu1 [海陆丰腔] hiu1 [宝安腔] hiu1 [梅县腔] hiu1 [陆丰腔] hiu1 [客英字典] hiu1 [东莞腔] hiu1 [客语拼音字汇] 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尤平聲開口三等xĭəuhiu/x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