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lǚ dào yì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wèi cóng qū què
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nuò nuò ěr ěr
尔尔:如此如此。是,就这样办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tōu dōng mō xī
指小偷小摸。
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
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太阳落山,月亮升起
ē yú fèng chéng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jǔ jǔ liáng liáng
见“踽踽凉凉”。
lì shēn xíng shì
立身:指为人;行事:指行为。 指处世待人的行为。
héng jīn tuō yù
谓官服盛装。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ng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zhàng rén xíng
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行辈。指长辈
bù jué rú xiàn
亦作“不绝如缕”。 1.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絶若綫。” 何休 注:“綫,缝帛缕,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 齐桓公 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窃,或为叛臣,五十餘年,国统不絶如綫。”
2. 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问,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絶如缕。”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自 孟軻氏 而后,学者不絶如綫,迨 宋 兴而诸儒继起,不可谓盛者歟!”
3. 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年来笔下销沉多了。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总是不绝如缕,乙乙欲抽。”
qiú shēng hài rén
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jī míng hòu dàn
见“鸡鸣戒旦”。
wèi rén zuò jià
原指贫穷人家的女儿没钱置备嫁妆;却年年为别人缝制嫁衣。后比喻白白为别人操劳;自己一无所得。
néng shēn néng suō
能够伸缩自如
wū xià jià wū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yì ruò zhuàn quān
比喻轻而易举且顺畅无阻。
fǎn liǎn wú qíng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