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

fēn dào yáng biāo [fen dao yang biao]
常用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ㄈㄣ ㄉㄠˋ 一ㄤˊ ㄅ一ㄠ
读音: 镳;不能读作“lù”。
繁体 分道揚鑣
简拼 FDYB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分道扬镳释义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分道扬镳典故

出处:《北史 魏诸宗室 河间公齐传》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释义:“扬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故事: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分道扬镳用法说明

分道扬镳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分道扬镳例句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他们已分道扬镳闯自己的事业去了。
我们合伙关系既已终止,从此分道扬镳了。
虽然默氏家族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正在分道扬镳。
他俩同居多年,终因志趣不合分道扬镳。
如果他现在不敢与这种经济谬论分道扬镳,为什么要设想他将来愿意对谬论会提出?
他们结婚的时候口口声声地说永不分离,但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
与黄金分道扬镳之后,美国想印多少美元就印多少,足以应付全世界对于储备货币的需求。
这就是经济学理论和现实分道扬镳之时。
当我们分道扬镳的时候,我将在在我们不能分享各自的旅程的那一段和你告别。
结婚4年,曾经一对热恋的情侣,如今却要分道扬镳。
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自从那一次争执后,便分道扬镳了。
从此我跟你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这次争吵是造成他们俩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
他们本来个性志趣就不同,分道扬镳实属必然。
在有的阿拉伯国家,民主与自由分道扬镳。
两人均认为对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便分道扬镳了。
福凯与欧文斯曾经是并肩打击偷猎者的盟友,但后来因在策略上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了。
政府必须做些不得民心的事,以此来让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的羽翼分道扬镳。
而且,尽管在人们头脑中纸币与黄金挂钩,但实际上两者已经开始分道扬镳了。
这场决赛的失利使多赫迪雪上加霜,于是他选择了与球队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变体形式

分道扬镳和“各奔前程”都有“由于志向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的意思”。不同在于分道扬镳偏重于“分手”;多用于人;“各奔前程”仅用于人。

分道扬镳变体形式

扬,不能写作“杨”;镳,不能写作“标”。

分道扬镳的成语谜语

分手

分道扬镳翻译

日语: それぞれ別の道を行く。〈喻〉めいめい思い思いの道を進(すす)む
俄语: пойти рáзными путями
其他: <德>hier trennen sich die Wege <jeder geht seinen Weg>

分道扬镳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