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tong chou di kai]
常用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ㄊㄨㄥˊ ㄔㄡˊ ㄉ一ˊ ㄎㄞˋ
繁体 同讎敵愾
简拼 TCDK
结构 复句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同仇敌忾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同仇敌忾典故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kai)”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同仇敌忾用法说明

同仇敌忾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同仇敌忾例句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
在战场上大家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对付敌人。
国人同仇敌忾,打败了日寇的侵略。
狼牙山五壮士同仇敌忾的打击日本鬼子。
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
面对敌人我们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
大家同仇敌忾得责斥着落网的小偷。
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打击入侵者。
凝聚国人同仇敌忾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说,还是就其对后来的重大影响来说,都是卓着的。
解放军同仇敌忾得打击着日寇,英勇极了!
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面对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同仇敌忾,斗争到底。
战士们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争取最后的胜利。
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
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能打赢这场战争,是因为全体军民们同仇敌忾,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同仇敌忾翻译

日语: 共通 (きょうつう)の敵にはげしい憤 (いきどお)りをいだく
俄语: охвáченный ненавистью к общему врагу
其他: <德>im Haβ gegen den Feind vereint sein<法>nourrir la plus grande haine contre l'ennemi commun

同仇敌忾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