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成语
饥肠辘辘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
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饥餐渴饮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饥寒交迫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饥鹰饿虎
比喻凶残贪婪。...
饥馑荐臻
饥馑:饥荒;荐臻:接连到来。连年灾荒不断。...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
饥焰中烧
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饥寒交切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寒交至
同“饥寒交迫”。...
饥不遑食
同“饥不暇食”。...
饥飡渴饮
见“饥餐渴饮”。...
饥冻交切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不暇食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饥火烧肠
形容饥饿难忍。...
饥饱劳役
指生活劳苦,食无定时。...
饥驱叩门
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
饥渴交攻
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
饥附饱飏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
饥附饱扬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
饥寒交凑
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饥駈叩门
谓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駈,同“驱”。语本晋陶潜《乞食》诗:...
饥虎不可为邻
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
饥肠雷鸣
肚子饿得象打雷一样响。形容腹内无食,十分饥饿。...
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比喻人...
饥渴交迫
交:一齐,同时。饥渴一齐袭来...
第二字成语
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啼饥号寒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充饥画饼
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
己饥己溺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
如饥如渴
同“如饥如渴”。...
不饥不寒
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半饥半饱
谓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三饥两饱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救饥拯溺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忍饥受饿
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一饥两饱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食饥息劳
谓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忍饥挨饿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凶饥妖孽
凶:谷物不收,年成不好。指饥荒灾害。...
担饥受冻
担:经受。经受饥饿与寒冷...
忍饥受冻
忍受饥饿与寒冷,形容生活贫困窘迫...
忍饥受渴
包含该字的成语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
积谷防饥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号寒啼饥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漏脯充饥
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
食不充饥
犹言食不果腹。...
乐道忘饥
谓醉心于圣道。...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如渴如饥
见“如饥如渴”。...
挨冻受饥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眼饱肚饥
眼睛看个够,肚子依然饿得慌。比喻只能饱饱眼福,不解决实际问题...
成语故事
如饥似渴
三国时期,曹操原打算立曹植为太子,引起长子曹丕的妒恨。曹丕即位,多次迫害曹植,三次更换他的封地。223年,曹丕要曹植、曹彰、曹彪三人到京都朝会,曹植因故不能去,就上一道奏章向曹丕请罪说:“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不应该厌恶他们。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
饥寒交迫
隋末唐初,由于多年战乱,天下盗贼很多。唐高祖李渊有一次审问犯人:“你为什么要做贼?”犯人说:“饥寒交迫,没办法只好做贼”。李渊叹息说:“我作为你们的国君,让你们贫穷,这是我的罪过啊。”就把那人放了。唐太宗和大臣们议论防盗的事。有人建议用严刑来禁止。太宗说:“老百姓所以做盗贼,是因为劳役赋税繁重、官吏贪婪盘剥,使得老百姓无法活下去,因此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浪费、减轻劳役和赋税、选拔清廉...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孙丑向孟子咨询治国之道,希望他到齐国当政,或许功绩会超过管仲与晏子。孟子分析了齐国的形势,希望齐王能够推行仁政,让饱受战乱的人们修养生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人们觉得仁政就像把他们从倒悬中解脱一样...
饥附饱飏
南北朝时期,前燕王的儿子慕容垂因受到排斥就去投奔亲秦王苻坚。苻坚十分隆重地迎接他。宰相王猛认为慕容垂有雄才大略,应该杀了他。苻坚不听。权翼认为慕容垂是饥饿的老鹰吃饱了就会离开。后来慕容垂成为后燕的第一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