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的康熙字典释义

犖【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呂角切《集韻》《韻會》力角切,音䃕。《說文》駁牛也。从牛,勞省聲。《廣韻》駁犖,牛雜色。

《廣雅》丁犖,牛屬。

《司馬相如·上林賦》赤瑕駁犖。《註》司馬彪曰:駁犖,采點也。

《史記·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註》索隱曰:犖犖,事之分明也。

《廣韻》卓犖。《韻會》卓犖,超絕也。《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

人名。《左傳·莊三十二年》圉人犖。

《集韻》力各切,音樂。牛駁色。

荦的网络解释



luò
<名>
(形声。从牛,劳省声。本义:杂色的牛)
① 同本义 [brindled ox]
荦,驳牛也。——《说文》
黄白杂谓之驳荦。——《通俗文》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陆龟蒙《杂讽》

② 古地名 [Luo town]。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荦

luò
 ㄌㄨㄛˋ
① 杂色牛,引申为杂色:怒荦(狂怒的杂色牛)。驳荦。

② 特出,明显:卓荦(特出)。~~(分明,明显,如“~~大端”)。荦

luò
<形>
明显,分明 [salient]
此其荦荦大者。——《史记·天官书》。索隐:“事之分明也。”
又如:荦然(明显的样子)

康熙字典 - 荦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荦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荦的部首是艹部,9画,上下结构结构。